现在许多自主品牌国产车站起来了,逐步摆脱对三菱发动机的依赖,像长城,比亚迪,奇瑞和吉利等一线品牌都已经有了自家的发动机厂,品牌的不断成长,必定越来越壮大,但是反过来说,为何还有很多人仍然觉得它们比不过合资大品牌的发动机呢?
稍微对汽车了解得比较深入的朋友们,在买车之前不仅考虑价格,配置,实用性之外,更多地还是考虑大品牌,发动机是否可靠,故障率高不高,有没有小毛病,而这种种,都和金属铸造加工,供应商零件质量,装配工艺是否精准,有莫大的关系。
金属铸造与加工
从发动机的结构上说,像中缸,缸盖这种主体性的结构件,一般都是采用金属浇铸成型,既然模具已定,那么其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属材料的质量,这非常影响成型后缸体的强度,而在整个降温凝固的过程中是否有缺陷,以及切割打磨的是否足够精准,则影响到整个缸体的平面度和精准度。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对于金属材料,加工工具的要求,都非常之高,所以如果要高品质的浇铸原材料,往往采取进口的方式获得,现在别说汽车发动机了,中国的航天技术都还在努力,如果有更好的金属资源也会被优先流入航天产业,关于汽车发动机产业发展,还是得再等一段时间。
供应商的零件质量问题
产品全球化的世界,每个厂家制造出来的摩托车,汽车,大货车,其中的零件组装,都和世界各行各业的品牌合作,这点道理相信很多朋友都明白,在汽车行业例如博世,辉门,博格华纳等国际零件巨头也都在国内设厂。没有哪一个厂家的发动机里里外外都是自家制造生产的,那么问题来了,供应商的零件质量,如果出现了缺陷,是谁的错?
很简单,矛头肯定指向该发动机制造厂,而例如像发动机内的气缸垫,活塞环,气门油封,这些都是些成本不高的零件,但是如果坏了,就会出现十分严重的问题。
气缸垫:它是防止发动机漏气或者水套漏水的一个密封件来的,如果冲坏了的话,那么气缸内的高温气体就会进入水套,水也会进入缸套内,水温迅速升高直至冷却液不足,很容易导致发动机损坏。
活塞环:活塞环也就是几克金属的重量,但是对于机油润滑来说,它需要有一个“上推下刮”的设计,为了更好的润滑性它在上升运动时需要把机油推上气缸壁,往下运动时也要完整地把机油刮下来,减少机油的烧耗量。
气门油封:而这个油封呢,体积也非常地小,大家都知道,机油不仅润滑活塞曲轴,还润滑凸轮轴,如果在缸盖上因为油封的质量缺陷,会导致机油沿着气门渗漏入燃烧室,这也是导致烧机油的弊病之一。
组装工艺的匠心之魂
教授曾经问过在国内汽车生产线的朋友一个问题:“国内组装的发动机和国外组装的发动机有何不同?”他说道,国内发动机一般是在常温环境下组装,而在国外,像发动机制造技术领先的本田和宝马,都是在零下摄氏度的低温车间进行,由于材料热胀冷缩的特性,这样子组装好的发动机在其他环境下才不容易出现漏油。
教授不是本田粉,但是为何本田党都热衷于红头发动机K20A呢,很简单,它非常之“耐操”,对于ECU电脑调教工程师来说,它上到1万转速都没问题,而在前F1赛事的征途中,本田也生产过1.5T涡轮增压的1000匹马力发动机,压缩比为14以上,增压值约4个bar,能够压榨出这么多马力出来,对于发动机的密封性和装配工艺的要求非常之高。
教授总结:
汽车的自主车企里已经有7家入围世界500强,其中包括,一汽集团,上汽集团,东风汽车,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北汽集团,广汽集团,吉利控股。希望我们中国的自主企业,能够再接再厉,把国家的汽车发动机做得更加可靠耐用,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技术,我们还是慢慢期待把,时间会让差距慢慢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