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没有8AT车型
十年前雷克萨斯LS 460把我们带进了8AT时代,
当时这车起售价123.1万
五年前30万就可以买到8AT车型了
而现在,10万级别都有很多8AT车型选择了
比如陆风X7、力帆轩朗以及即将上市的
比速T5和北汽幻速S7等车型。
接下来在10万这个价位,可以买到越来越多的8AT车型,但是真的好吗?
8AT为何被封神?
其实说起8AT车型,我们就会联想到高档、高性能这些词,如果说隔壁小王买了个8AT的车,那么教授可能第一时间也会联想到高档车,为什么呢?就如前文所说,8AT是最早用在豪车上,而且是大型豪华轿车上,然后慢慢地向下普及的,这种由上至下的普及方式本身就会让人对8AT充满遐想,买不到的都是好东西,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嘛!
再加上豪车都是大排量车型,确实十分需要8AT来让动力传递更加绵密,因此那些6AT车型换装8AT变速箱后往往都能够有更好的表现;再加上ZF 8AT已经是行业内公认的神级变速箱,也为8AT的口碑贡献了不小的力量,诸多原因也就使得8AT成为了神一般的存在了。
挡位数越多越好吗?
但是挡位数真的是越多越好吗?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来看待,假如说能够在变速箱的体积和换挡平顺性、换挡逻辑上做得不错的话,那当然是挡位越多越好,就好像现在豪车普遍标配8AT了,但是还是要继续推出9AT甚至10AT的车型一样,更加多挡位意味着更加绵密的齿比,动力输出更加的顺滑均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8AT都能够在换挡逻辑和换挡平顺性上做好,比如说雷克萨斯车型上使用的8AT就被诟病为还不如用回6AT,就是因为这个8AT的换挡逻辑并不是十分聪明。
小排量车型需要8AT吗?
大排量强动力的豪车需要8AT几乎是毋庸置疑,但是小排量车型真的需要8AT吗?对于这个问题其实业内更多的人是觉得不需要,但是教授觉得能够做好一台8AT的话,使用也未尝不可。比如说普遍认为小排量车型无法在法定限速内挂上最高挡位,但是在上海试驾全新一代别克君威时就发现它的1.5T+9AT车型的第9挡在时速85km/h时就能够挂上。
而另一个反对小排量车型使用8AT的理由则是小排量车型动力较弱,因此日常行驶时换挡比较频繁,所以会导致变速箱动作过多,影响到驾驶体验,其实对于这一点,我倒是觉得只要换挡足够快速果断,8AT搭配小排量发动机也不是问题。
自主车型能够做好8AT吗?
不过,再回到咱们的自主车型上,我想对于自主车型造8AT变速箱,消费者最想问的莫过于:“它们能造好8AT吗?”自主车型能够造好8AT吗?这里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技术难度角度,二是从已经上市的8AT车型的实际表现讨论。
技术难度
1、8AT的成本高
先不论能不能研发出来这个问题,目前最尴尬的是即使能够研发出来,8AT的成本也是一个恐怖的数字,要知道如果成本过高的话则会直接影响到产品性价比,试问如果要消费者多花1万买多出来的2个挡位,我想应该没有几个人会掏钱吧?
2、8AT的技术难度大
能够研发出来是最好,然而现实是很多车企压根没有研发8AT的实力,目前多数自主车企仍然处于一个连5AT变速箱都造不好的阶段,这也间接说明了变速箱研发的巨大难度,这也是目前多半车企产品欠缺自动挡产品的主要原因。而多数车企也选择了外购变速箱,比如说长安十分喜欢爱信的变速箱,长城则喜欢格特拉克的双离合,有实力研发变速箱的自主车企实在是少之又少。而在那些个自主研发的车企中,多数也是奔着双离合和CVT去了,比如奇瑞研发CVT,比亚迪、江淮研发双离合变速箱,真正选择研发AT变速箱的少之又少,更别说8AT了。
3、8AT的体积问题
8AT由于挡位数多,因此在体积上天生处于劣势地位,如果体积控制不了的话也就意味着在小车上用不了,或者是勉强能用但是对车内空间会产生影响,就好像手机的摄像头模组很难做得很薄一样,如何控制体积也是一门高深的课题。
4、换挡逻辑问题
能做出来,但是就能做好吗?能够做好是再好不过的,如果说做不好的话,那就意味着驾驶员要受罪了,比如说换挡逻辑做不好的话就会出现踩油门不降挡或者降挡缓慢,巡航不升挡或者升挡缓慢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油耗以及动力表现了,而如果是换挡动作大的话,8个挡位意味着换挡动作更多,每次换挡都顿挫的话,估计十个坐车的人九个会晕车。因此8AT变速箱会放大厂家在调校方面的弱项,把小问题放的更大,这也是8AT难度高的地方。就好像新手司机在副驾坐了老师傅时会更紧张一样,因为老师傅会放大新司机的错误,8AT也一样。
实际表现
目前最早上市的8AT自主车型应该就是陆风X5和X7了,陆风X7采用2.0T+8AT动力系统,一时间这台8AT成了热搜榜常客,作为10多万价位第一个8AT车型人们对它也是倍加关注。但是实际表现是消费者对这台8AT变速箱迟钝的换挡速度以及扰人的换挡顿挫投诉不断,尤其是前期没有更新软件版本之前。而8AT也没有给X7带来油耗上的优势,X7的车主油耗在12升左右,这对于10万级车型的消费者来说是一个比较吓人的数字了;而力帆轩朗由于上市时间较短,用户反馈并不是太多,实际驾驶感受也就无从考量了,教授第一时间拿到车之后会给大家详细测试。
从目前已上市的8AT车型表现来看,10万级的8AT并不是十分友好,当然这里只讨论了使用体验,还有更加苛刻的耐用性稳定性也是大问题,毕竟8AT这种精密机器能不能使用10年20年,这个问题只能由时间来检验了。
总结:
因此,腹黑一点地说,教授目前对自主的8AT变速箱并不太感冒。8AT无非就是两个优势,一是高速经济性更好,二是动力更绵密。对于小排量车型来说,6AT就已经可以做到绵密的动力传递了,因此如果8AT没有在高速经济性上有优势的话,其实不买也罢;如果真的喜欢8AT的话,也记得等一段时间的市场反馈,否则成为了厂家的小白鼠受伤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