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内总有那么几句老生常谈的说话,“坐奔驰开宝马”便是广为人知的其中一句。看似一句话,把两个豪华品牌的基因调性,描述特别精准。事实真是如此?为了验证这句话,我们找来了它俩。
为什么是W140与E39?
这是存在私心的,正巧这两台车也是我跟Jacky两人,人生的第一辆车,自然也都有深入体会。
W140很容易理解,在遍地黄金的90年代,所有这些富商、社会名流、政客都需要一台与之气场相符的座驾,去彰显自己的身份与财力。同时期,同级别当中,虎头奔根本不存在直接对手,气场甚至直逼劳斯莱斯。加上高昂的售价,就连低配的S320,落地售价也要将近140万,走在路上的瞩目程度,还真不是现在拥有一台劳斯莱斯就能媲美的。
虽说“奔驰的灵魂是S级,宝马的精髓在于3系”,但让国人真正感受到宝马轿车操控乐趣的,实际上是宝马5系E39。虽然更早期的E34已经开始引入国内市场,但毕竟数量较少,而且E39上市的年份,正好也是虎头奔在国内的鼎盛时期,所以E39更有代表性。
宝马真的不能坐?奔驰就真的不能开?
Jacky:
在我脑海中,底盘代号E39的宝马5系几乎是完美的存在:性能车一般的启动声音、直六NA高转的魅力、非常直接的液压转向手感、超紧凑的车身和紧致的底盘感觉,但毕竟这些都是5年前的感觉了,而且初恋的印象永远是最难忘的,我一直以为都是当年我没开过什么好车,所以当时才会觉得宝马是天下无敌。
但上一阵子碰巧有机会试到一台状况极好的E39,发觉原来她还是我熟悉的初恋情人,特别是见过无数的好车后,更发现E39是多么难能可贵。
一方面,它保留着旧时代宝马对驾驶的追求,开着它,自己就好像化身成宝马系列电影的主角克里夫·欧文一样,入弯的时候方向的精准让人不由自主的切入最佳过弯路线,宽容的防滑系统运动尾部有一定的滑动;在找到抓地力的时候,右脚就不由自主的把油门踩得更深;在车身回直之后,一脚把油门踩到底,随着转速爬升聆听引擎的咆哮,享受228马力和300牛·米带来的极致加速体验。
如果放在2017年,那它的运动感应该秒杀一切C级车。但这也意味着偏硬的悬挂令后排舒适感缺失;仅有2820mm的轴距配合超长的发动机舱也让后排的空间甚至不如一台一系三厢。为什么大家不说坐宝马?你一试就明白了。
另一方面,E39也是宝马进入新时代的先行者:大量电气化设备加持,丰富的豪华配置,还首次搭载了宝马标志性的天使眼,不会让你感觉像开着一台老爷车。当然这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电子系统极容易出现故障。特别是前期型的E39,或多或少都有写老人病,好像我自己的那台97款的E39,遇到雨天就会出现ABS失灵、时速表失灵等状况,但晴天晒干了又没事。所以各种小问题导致E39在二手车市场不受待见,二手的价格可能还不如同年份的本田。
E39,是一台让你爱恨分明的车,但放在15-20年前,它的驾驶感觉给人的震撼应该比现在你给一个飞度车主开M5还大。
袁启俊:
大家形成“坐奔驰”的印象就是来源于W140,甚至说没有虎头奔,奔驰S-Class也不会在国内形成今时今日的影响力。
但实际上在欧洲本土,大家对虎头奔是不感冒的。他们给了W140一个称号“中型坦克”,这是个贬义词,认为W140又笨又大,完全不适合他们那些窄小的街道去驾驶。但是放到亚洲市场,这吨位十足的块头恰恰形成了它受欢迎的原因。为什么大家反感“开奔驰”,也不难理解,毕竟一台车长超过5米1的豪华D级车,无论谁去开都会有一种司机的即视感。但是不是奔驰就真的不好开呢?
这也许要看大家对“好开”的理解了,它的底盘调教、转向手感、油门响应、刹车灵敏度,全部从舒适性出发。它不允许,也不建议驾驶员有过激的动作,刹车行程很长,动力不会一瞬间爆发出来,转向轻盈,宽容度相对更大。总得来说,操控不是它在意的事情,驾驶员更多是在协助它的运作,并不需要与它建立太多的交流,就能把你舒适地带到目的地。车和驾驶员,似乎只为乘客服务。
特别是当你坐在W140的“老板位”时,一切都变得廓然开朗。坐在那张极其柔软的大沙发上,享受着翘起二郎腿也绰绰有余的腿部空间,即便是20年后的今天,这个空间表现也依然会让你感到“大得慌”。实木、真皮,一切用料一板一眼,却能带给你十足的豪华感受。
由内到外散发出的气场,外形、底盘、内饰全都能给你高档车的感受,我想这就是W140能够立足的原因吧。
20年后“坐奔驰开宝马”还适用吗?
产生这个选题的原因是,我和Jacky两人在探讨,现在的宝马5系和奔驰E级,谁的舒适性更高。放在以前这是完全没必要讨论的问题,但现在这两个品牌为了适应市场,都对自己的品牌基因去进行了一些调整。
从销量来看,两位都很成功,也取悦了更多的受众。但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慢慢发现,汽车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同质化的产物。反而让人更加怀念,每个品牌都确实拥有自己专属基因,优缺点、个性鲜明的年代。或许这也是老车的魅力之一。
时间回到2017年,下集我们再来看看奔驰和宝马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