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阿汤锅!今天跟大家浅谈一下关于电动车充电的一些解决方案。
我们都知道现阶段制约新能源车发展的可能就是充电难这个问题,所以大家都在想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充电变得既便利又高效呢?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最近的“趣闻”:前不久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发与铺设的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在山东济南亮相,并已经进入路试阶段。未来这种光伏路面将有望成为电动汽车移动充电的载体,同时也可以解决路面电热融雪,实现路面发电等功能。
简单来说,这种光伏路面在未来或许能够实现电动车“边跑边充”的可能,它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并实时输送到电网,就好像一个“巨型充电宝”。这样一来不仅让电动车摆脱了电池的束缚,也可能会让交通行业迎来一次智能化升级换代。
不过我也十分好奇,要实现这种车路能量交换需要付出比传统公路多出几倍的成本?再有就是后期的道路养护该如何进行等等,所以目前一切还是未知,只能说这种方案的确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方向,能不能真正实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第二种方案,就是在前不久上市的蔚来ES8上展示的“换电技术”。顾名思义,ES8拥有换电模式,前往NIO Power换电站可在3分钟内换一款满电的电池,也就是跟燃油车去油站加油差不多。
不过也正因为此,ES8被分为了整车版本和电池租赁版本,电池租赁版本不含电池,每个月需要支付1280元电池租赁费,好处就是车价要比整车版本便宜10万元。
另外,蔚来预计到2020年将在全国建设超过1100座换电站,所以这也是一笔不小的硬件投入。
第三种,就是“智能插座”方案。虽然该方案目前还停留在概念阶段,但我觉得这是“投入产出比”较高、也是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方案。
简单来说,这种“智能插座”将重点铺设在小区、写字楼、商场、医院等生活工作区的停车场,给每个车位都配备,并借助如今发达的WIFI或4G通讯网络给每个插座进行联网,最终实现插座的集中智能控制。
当用户需要充电时,可以通过APP申请某个插座供电,也可以申请具体的充电时长。当然这种充电插座是单独计费的,并且收费会略高于居民用电。
很显然,智能插座维护运营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不需要做大的线路改造,也不需要单独的用地指标,总体还是比较利于普及的。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政策是否支持这种做法。
在看过了以上三种充电解决方案之后,那么其实现阶段你会考虑电动车吗?
虽然对很多人来说,电动车始终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取代传统汽油车,但不得不承认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考虑或说服自己买一辆电动车。
何以见得?年底的时候跟好几个朋友聊天,他们都表示有意在明年初买辆便宜的电动车代步,问我有何推荐,同时我也得知他们的真正动机是想提前占个好牌号。
上网搜罗一番,新能源牌的确是越早上号越靓。
再有在各种政策上,未来几年购买新能源车也仍旧具备优势。比如从18年开始新能源车贷款比例将上调,购买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将延续至2020年,还有继续享有不限行不限号“特权”等等。
所以有条件的人都会觉得,趁早买一辆电动车占个靓号始终是不会吃亏的。话虽如此,但现实往往是缺乏这样的用车环境,因为买回家之后首先要面临一个大问题——“充电难”。
有多难?以我自身为例,坐标一线城市广州,每晚开车回去最操心的事情就是找停车位,有时候停了个好位置晚上睡觉都能安稳点。也就是说其实很多人都还完全没有条件拥有自己的固定车位,而在这种焦虑情绪下我想大多数人是不敢去拥有一辆新能源车的,尤其是对一二线城市而言。
另外在一些公共充电桩,这种违规停放或私自占用的乱象也随处可见,既可气又无奈。昨晚刚好就碰见了:
所以看到这你会发现,与其说是电动车充电难,不如说是停车难而直接导致的。回到文章开头,上述三种充电解决方案的确都是从“停车难”这个源头出发的,所以整体上都是正确的方向。
不过也有句话叫做,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充电解决方案在先期都将会是个庞大的资金和硬件设施的投入,而这些投入到最后也都可能会悄悄地平摊到每一位用户身上,最后的结果就是电动车顺利得到了普及,而用车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
最后再问大家一句:在什么情况下你才会考虑购入一辆电动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