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一拨,只听“啪”的一声,变速箱随即进入了下一个挡位,相信看过赛车直播的朋友都会觉得赛车方向盘上使用的拨片式换挡机构非常帅气,并且希望自己的爱车也能用上这样帅气的装备。如今,拨片式换挡早已不是什么稀有配置,我们时常能在一些消费级车型上发现换挡拨片的存在,不过这些换挡拨片和赛车上的换挡拨片是一样的么?
赛车拨片换挡系统
让我们先来看看赛车用的拨片式换挡系统,虽然有资料显示最早的拨片式换挡机构出现于1912年的勒芒赛车,但这种装置在赛车领域被大规模普及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序列式变速箱在F1赛车领域开始普及,而一些F1车队甚至开始使用半自动变速箱技术,但是他们很快发现,车手依然需要腾出手来在狭小的驾驶舱内握住挡把进行换挡,于是在电控技术的帮助下,拨片式换挡系统诞生了。
F1赛车方向盘背面的换挡拨片(上)以及离合拨片(下)。
WRC赛车近几年也全面普及换挡拨片,换挡效率大幅度提高,车手也能将更多精力放到比赛线路上,对提高成绩和减少失误也有明显帮助。
赛车用的拨片换挡系统正是以让车手更方便地在驾驶过程中换挡,将更多注意力集中于比赛本身而设计的辅助机构。赛车用的拨片式换挡系统建基于赛车的序列式变速箱,这种采用粗壮直齿轮的变速箱虽然噪音大、换挡冲击感强烈,但是传动效率高,且能够通过拉和推这样的简单动作进行换挡,能够显著提高换挡速度;而拨片式换挡系统则是通过由方向盘背面的换挡拨片向液压装置输出指令,由液压装置驱动拨叉进行换挡。简单来说,赛车上的拨片换挡系统就是为手动变速箱加装的辅助换挡装置,而变速箱本身仍是传统的手动序列式变速箱,车手起步和倒车时仍需要使用离合器。
图为科特汉姆620R的6速序列式变速箱,只需通过推和拉的简单动作就能实现降档和升档。
序列式变速箱大多采用狗牙设计和直齿轮,传动效率比普通民用车变速箱更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噪音和换挡时强烈的冲击感,舒适性极差。
换挡拨片向液压装置发送信号,由液压装置负责挂入挡位,但离合仍需要由车手控制。
民用车拨片换挡系统
至于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拨片换挡系统则是在自动变速箱(AT)和半自动变速箱(AMT)手动换挡模式的一种延伸功能。一般我们在将自动变速箱档杆推至“M”位置后以推拉动作控制变速箱的升档和降档(CVT变速箱为模拟挡位),而换挡拨片其实就是这个功能在方向盘上的延伸;也就是说,虽然有了换挡拨片,但这样的拨片式换挡系统还是基于易用、舒适的全自动变速箱,驾驶者无需使用离合,变速箱传动效率也更低,而对于CVT变速箱的破片换挡功能来说,甚至不存在真正的“挡位”。
民用车的拨片换挡系统大多是自动变速箱手动模式的延伸,其本质也是由拨片发送信号控制变速箱加减档,但驾驶者完全不需要控制离合,而CVT变速箱甚至不存在实际挡位,只是通过拨片调节减速比,模拟出“换挡感”。
阿尔法罗密欧Giulia的拨片式换挡系统就建基于ZF 8AT自动变速箱。
BAC MONO搭载的就是基于序列式变速箱的拨片式换挡系统。
由于采用的是与方程式赛车相似的拨片换挡系统,因此驾驶BAC MONO起步和倒车时仍需要使用离合踏板,行驶过程中则不需要踩下离合踏板,直接按换挡拨片就可以了。
结语
那么赛车的拨片换挡系统是不是就不能在民用车上看到了呢?其实也不是,毕竟还有一些以极致性能为目标的高性能跑车,也是有采用赛车拨片式换挡系统的案例,比如BAC MONO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过,由于序列式变速箱在使用过程中对转速匹配要求较高,经验不足的驾驶者使用很容易损坏,且序列式变速箱造价高昂、舒适性和噪音控制都非常差,在日常驾驶中使用也并没有什么好处,还是普通的AT和CVT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