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朋友圈被一款国产电动跑车刷了屏,大家都在讨论70万是买一辆保时捷718还是买前途K50。老实说这个真的不算问题,相信大家都有一致的答案。不过K50的上市引发了教授对新造车企业现状的兴趣。
谁将脱颖而出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几个月前教授曾开展过认车标的活动,就是上面那幅图,认出十个就是骨灰级玩家。据相关部门统计,中国的新能源造车企业多达455家,几个月过去,除了云度、小鹏、电咖、威马、蔚来、前途、奇点等还活跃在公众视线中,其余新造车势力目前没有拿得出手产品或者故事(没错,一点花边新闻都没有)。业内人士的分析:“新造车企业一两年内百不存一”,结合现状来看,18年已经过去大半,新造车企业的未来并不光明。
花钱如流水的新造车
蔚来ES8
44.80-54.80万
续航里程(工信)355Km
造汽车是烧钱的,看电动车的第一人埃隆·马克斯就知道了,教授曾看过一篇文章,特斯拉一分钟要烧掉8000美元。默默地点了根烟,看了看自己的工资条。眼光放回到国内,一直拿自己跟特斯拉比的蔚来同样需要烧钱,就算背后站着马化腾、刘强东、雷军等财主,钱也还是不够花。网传蔚来赴美IPO 20亿美元,估值超过370亿美元。教授不禁感叹这钱就好像无用的废纸一样,今天50明天80这样不要钱地往上涨。
小鹏G3
20.00-28.00万
续航里程330Km
7月教授才在杭州的蔚来中心见到李斌,李先生还信誓旦旦地说中国市场还没搞好,我们是不会去美国上市的。教授当然更相信李先生了,不过蔚来缺钱应该是真的,看他跟小鹏汽车的何小鹏打赌就知道了。李斌认为蔚来今年可以交付一万台,何小鹏认为没人能交付一万台。李斌输了买G3;何小鹏输了买ES8。相对于雷军、董阿姨的十亿赌注真是小巫见大巫,一点噱头都没有。
江淮-蔚来合肥工厂
钱从哪来
新造车企业缺钱,这个钱从哪里来,一是资本,二是订单的钱。资本也不是傻子,你没有实物,他看不到回报,自然不会再给你投资。教授提的这几家都是已经推出或者准备推出量产车的企业。蔚来的ES8是最快量产的新造车车型,虽然蔚来的自建工厂已经在上海嘉定动工,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还是摆脱不了江淮代工的局面。
威马EX5
17.98-29.88万
续航里程300-460Km
而与蔚来打赌的小鹏汽车也是同样的模式,先找海马代工,再在肇庆兴建自己的工厂。这样做的好处是快速推出量产车,当然弊端是产能的问题和做工的弊端。与蔚来、小鹏不同的是威马汽车,一开始就是自建工厂,这样产能不会受制于人,但是也失去了露脸的先机。这一得一失之间的赢家还未可知,过些时候再看吧。
云度π1 电咖EV10
新造车的互联网思维
与蔚来这些互联网思维比较强的形成对比的是云度、电咖等新造车企业。这些车旗下的车型有3个特点,一是价格低,二是续航里程较短,三是外观像传统汽车,甚至还有点丑。这些企业互联网思维不够强,不会玩噱头。而云度更像是传统造车企业对新能源领域的尝试,它背后的东家就是福汽。价格、续航里程甚至都没有北汽新能源强,因此名声不显,拍马都赶不上蔚来、小鹏等新造车。
威马温州工厂
以上介绍的新造车企业旗下都是车型支持,因而更能获得资本的亲睐。有了资本的支持后也能加速产能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再者量产车型也能从用户那里得到回报,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所有的新造车企业都在加快量产车的布局,就像军备竞赛一样,一旦你比别人慢,那么你就只有挨打的份,甚至再也抬不起头来。
蔚来体验中心
8000万的年租金
这些企业的钱都花在了哪呢?建设基地,投入研究都是大笔的开销,当然这里具体要多少钱教授也不清楚。除了这个方面,钱还花在了体验店上,据说这个体验店与传统的4S店不一样,到底哪里不一样我们来看一下。
最具代表、最有钱的是蔚来,体验店都是开在北京东方广场、上海陆家嘴、杭州西湖等地标性建筑里。据说仅仅是东方广场的NIO House(蔚来体验中心)的年租金就达8000万元。这么做到底值不值我们暂且不谈,教授体验过西湖边上的NIO House,真的跟传统的4S店不同,互联网人讲究的是用户思维,一切以用户为主,在体验中心里非常自由,有一种主人的心态,这是在4S店体会不到的。
前途体验店
前途、奇点汽车的体验店也都是在热闹的步行街中,前途做得一手好咖啡;奇点好似科技馆。而云度、电咖这些传统汽车插手的新造车的体验店开在4S店旁,店内布置也跟4S店差不多,没有什么新意。
虽然这些店面看起来花费大,没有多大的作用,但是教授之前说了,新造车企业讲究的用户思维,一切以用户为主,抓住了用户的心,产品自然不担心卖不出去。而且这也是一个大的噱头,可以增加曝光率,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新造车企业,热度对拥有互联网性质的新造车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
如果你注意新造车企业的动向就会发现互联网人一贯的手法是先有一个概念,就好像新造车中的PPT,乘机吸纳一笔资金,然后用来造实物,实物出来后再吸纳一笔资金加大产能。当然在这期间要时不时制造一点新闻,保持热度,蔚来到处抢占地标就是同样的道理,虽然很费钱,但起码让人知道你的“实力”。未来一两年内这400多家新造车企业剩多少,教授不抱乐观的态度;蔚来、威马这些看起来很稳的企业是否能在传统车企的夹击中脱颖而出,教授也未能有很大的信心。有特斯拉的前车之鉴,可想而知中国新造车企业的艰难,且行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