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上市的新车,动力变化甚少,还是原来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不过大部分人不关心的四驱系统,倒是有了很大进步。比如今年丰田首次在新RAV4上配备了扭矩矢量控制四驱,奥迪Q5L和A6L摒弃了Quattro(托森机械式差速器)四驱,转而投身到Quattro Ultra(电控多片离合式),这意味着奥迪也回归到奔驰宝马的阵营。
奥迪引以为豪的机械四驱没了,很多车主认为奥迪“简配”,教授看了看海外版车型,除了A8 3.0 TDI(柴油)保留了机械式Quattro外,几乎所有奥迪车型都换成了Quattro Ultra。奥迪似乎也知道用户会抱怨,所以官方宣传中丝毫没有提四驱的结构。这里大家或许会有一个疑问,纯机械式四驱真的过时了?
奥迪曾经是纯机械四驱的忠实粉丝,为什么这么说呢?托森差速器本身是美国发明的,美国本土的通用、福特、FCA都在用,但全力推广这项技术的仅奥迪一家,丰田虽然也用,但产品线实在是非常少。
机械式的差速器响应速度快,几乎打滑一瞬间就锁住了,而且机械式结构比较简单,传动效率很高。但是托森差速器有个很大的麻烦,扭矩只能固定分配,比如设计时动力分配比例是前40后60,那么后期就不能改。
固定的动力分配比例,在几年前的全时四驱车中还有地位,但是电控技术上来后,别人家的四驱已经从前后桥动力0-100之间随意分配,也就说全时四驱和分时四驱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因为这个原因,奥迪也尝试放弃托森(有传言说JTKET与奥迪钱没谈拢),推出了多片离合式冠状齿轮中央差速器,原理和轮间扭力感应式限滑差速器相同,只不过奥迪把它变成了轴间。理论上这个差速器可以实现前后0-100之间的动力分配,但它分不清打滑和转弯时的前后转速差,所以得设计一些余量。这个方案看起来很不错,但电控技术成熟后,就显得鸡肋了。
多片离合式差速器前后动力分配比例主要靠离合器片的压紧力控制,假设用电机控制离合器片的压紧力,那岂不是可以实现主动调节且范围巨大,所以奥迪彻底与托森说拜拜了。
电控多片离合式差速器尺寸小,响应速度大概是200毫秒,一般人也感觉不出来它与机械式有什么差别。它的原理很简单,电机控制斜面压盘,当电机旋转时压盘就会挤压离合器片。因为电机可以精确调节压盘的角度,所以动力分配比例随意控制。
更让车企难以抗拒的是,电控多片离合式机构成本低,而且很容易集成在差速器前后左右,这就可以实现很多以前做不到的功能。
假如在后桥差速器左右两端各加一个电控多片离合器,那么就可以精确控制每一个车轮的动力,也就是扭矩矢量控制。市面上也有一些车宣传有扭矩矢量控制,但那是靠单边车轮制动实现的,所以控制范围很小。这项技术以前只用在奥迪高端车型上,现在连丰田RAV4都有了。
如果电控机构成本足够低,厂商甚至可以在后差速器内装一套分离机构,直接让前后桥之间的传动轴空转,这样又能降低一部分油耗。这些功能在纯机械式四驱上,根本做不到。
Quattro Ultra只是迎合了未来的技术趋势,假如奥迪还要坚持使用纯机械式Quattro,现在恐怕效率、功能和性能都跟不上时代了。
除了一小部分越野SUV外,纯机械式四驱已经越来越难在乘用车上看到,可能再过几年后混合动力普及,分轴式四驱又会取代现在的技术,到那时候四驱系统就更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