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什么车,在一台车的车头,都会安装大灯。这是多少年来每台车上必备的装备,而大灯的作用?就是照明啊!所以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往往它坏掉了,到汽配市场去问价格,一个大灯总成得花上你1000多甚至几千上万元。
不就是个灯泡嘛?哪来的那么贵?
真的是暴利?
实话说,如果只是个照明工具的话,汽车大灯理论上根本不用花多少钱,正如前文所言,就是个灯泡嘛。但大家要知道的是,装在车头的这个“灯泡”,可不简单。
首先就拿那个看上去不值钱的大灯灯泡为例。即使是最普通的卤素灯泡,也不是一般超市买个灯泡装进去就能用的。汽车大灯的灯泡,首先在出厂之前,就要先通过以下几项测试。
首先是色温,这是灯泡很难保证一致性的方面,汽车大灯灯泡必须保证在一个固定的色温值,否则会对夜间行车观察路况产生不利影响。要保证色温的稳定性,这就对灯泡从高压部分到灯丝材料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汽车大灯灯泡,只能用规定材料规定直径的灯丝制造,甚至在灯泡的升压部分也有很严格的限制,目的只是为了保持色温稳定性。
其次是灯泡的亮度和亮度保持能力,这是为了能让汽车大灯能在相当长时间的运行中始终提供一致的照明,由于汽车是跑在路上的,对亮度的需求远远比手电筒之类的便携式照明设备高。
苛刻的检测和设计复杂的导光罩
这些是一个合格汽车大灯灯泡需要做到的,但在装上车之前,整个大灯总成还要接受诸如极高极低温测试,水泡测试,火烧测试,甚至是高低压电击测试。在这些测试环节里,整个大灯总成不能出现任何破裂,或是入水之类的现象,也就是说,原样进去,原样出来。
甚至是大灯里的那个导光罩,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设计出来的。这个导光罩必须保证在一定角度范围之内的任何一个位置,都有均匀的亮度值,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垂直方向上的照明条件,因此大家仔细看大灯的导光罩的话,都会发现它们拥有非常复杂的设计,这些复杂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覆盖多一点照明空间。
关于灯罩外那块玻璃
那块玻璃同样不简单。我们都知道,玻璃是会产生折射的,要让玻璃不发生折射,只能通过技术手段修改玻璃的结构,或者用其他手段搭救。而汽车大灯的那块玻璃,本身就是一块折射率很低,而且在保证高刚度的同时还必须保持一定的材料韧性,以抵挡碎石冲击的性能。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和大灯壳体无缝连接,确保不会发生水密性问题。
这么多因素加起来,实际上每个大灯的造价确实不便宜,因此,卖这么贵也是有道理的。然而,我们确实也看到一些厂家的大灯,在新车落地几个月之后就会出现各种进水,起雾之类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成本问题,在制造端不严格,检测端也不仔细,最终造成的,就是大灯的提早报废。
PS:
德系车一般大灯总成都会比日系美系更贵,是因为现在很多德系车的大灯都有各种随动转向装置,且相当一部分德系车使用的是成本较高的Hella大灯透镜。相对而言美系和日系的大灯总成技术含量会低点,但像凯迪拉克这类车,其大灯总成甚至要比德系车更贵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