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论区中,很多朋友都会来问教授:这**的车型怎么样?其实这一个问题是相当笼统,到底是外观怎么样?还是配置怎么样?还是其他?就像教授平时去试驾车辆,看的并不是外观、也不是配置,而是试这一辆车的行驶质感。简单来说就是去试这一台车到底好不好开。
行驶质感原则上来说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但也是真实存在,每一位驾驶员的习惯以及感受均不同,所以你在网上看一些车主的口碑,同样的车都会有着截然不同的答案。行驶质感用一个很简单的话语来概括就是“驾驶感受”,但对于我国消费者来说,压根就不会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曾经有朋友问过这样的一个问题:都是四个轮子的车,但是为什么有的车卖这么贵,难道买车也是只看品牌?我买几万块的跟几十万的到底有什么区别?在教授看来,排开汽车动力变速箱因素,最主要差的就是这一份“行驶质感”。
实际上,造车的精度、用料、后期底盘的调校对于整车的行驶质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举个例子,现在市面上的车型基本就是一个平台的产物,有一个好的平台,厂家就能衍生出各种车型。打个比方就像很多消费者所吐槽的本田缤智和飞度都是用一样的底盘,然而实际驾驶感受确实缤智和飞度相差甚远。
而我国大多数的自主品牌都会选择使用合资车的底盘平台,但拼凑出来的产物,并不会有太多的优点,而现在做得比较好的品牌也就是奇瑞、长安、一汽等几个汽车大户。
行驶质感和厂家造车工艺水平的牵连性非常高。车架刚性、悬架设计调校、噪音和振动抑制技术(包括底盘、风噪、发动机)方向助力机构。另外还有轮胎、座椅、内饰设计用料等等多个方面,共同决定了一款车的行驶质感。
行驶质感可以说是每款车都不同,就算是同款车的不同配置车型也会不同(发动机、轮胎、悬挂设定差异导致)。但同一品牌的车,行驶品质总体上还是一脉相承的,每一个独立的汽车品牌都有着自己突出的行驶品质,就像宝马追求的操控、奔驰追求的舒适等等。
一辆车的行驶质感是综合全车各个方面的因素而来,而底盘的调校也是需要通过各种复杂的数据而来,而并不是单纯的模仿,这也是我国自主品牌车型普遍跟合资车存在的一个差距,而对于某些品牌单纯的山寨拼凑出来的产品,不要也罢。
很多时候一辆车的调校注定了这车的整体性能,就像同样用的扭力梁,一代神车TYPE R却可以刷赛道你家的扭力梁只能当买菜车,法系车都在使用扭力梁,但整个底盘表现却是同级领先作为消费者,难道你说它们的扭力梁不行?在买车时也不应该单纯地停留在看悬架结构这一个敷衍的层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