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从两轮进化到四轮车的品牌实在是一个手都数不完,有铃木、本田、宝马乃至DKW(奥迪前身),毕竟能造摩托就有核心技术,例如发动机、变速箱等。毕竟简单来说,两轮到四轮的进化,也只是多了两个轮而已。
我们总是留意成功的例子,但其实再回顾一下那些失败的例子,也是挺多的,诸如Zundapp。
虽然Zundapp这个品牌几乎没听过,但其实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陆军所采用的军用摩托中超过一半都来自于Zundapp,创建于1917年的Zundapp其实在此前曾经与DKW、BMW并列三巨头就像现在的BBA一样。可惜在1930年初与Ferdinand Porsche博士合作的Type 12因理念不合而宣布停止,后来Ferdinand Porsche则自己埋头做自己品牌,对,就是现在保时捷的前身。
Type 12
Zundapp不死心,于是在二战后再次推出了一款Janus迷你车型,有着十分奇特的打开方式,车头车尾都能打开上车,唯独车侧无法开门。这样一台连开门都不按传统的车型,有着245cc的摩托车发动机以及14匹马力,虽然设计感十足,但价格贵加上4s店不足,一年才卖出了8000辆。
这个销量让Zundapp很难再有开发下一代车型的决心。于是Zundapp终于在1984年坚持不下去宣告破产。
与Zundapp同期的还有另外一个亚洲品牌Yamaha(雅马哈),其实雅马哈真的不止想在摩托车上发展。曾经在1967年,与丰田协同开发的2000GT跑车,当时的发动机就源自于雅马哈。而且在1989年进军F1赛事以来,就一直为欧美品牌例如福特提供发动机核心技术,当时著名的福特Taurus SHO的发动机就源自于雅马哈。直到后来,雷克萨斯LFA发动机其实也是雅马哈研发的。
OX99-11
OX99-11
别以为雅马哈只造发动机,其实很早之前就曾经推出了一台型号为OX99-11的超跑,这台拥有3.5升V12发动机的鸥翼门跑车,在1991年可谓帅气之极,可惜80万美元的定价在当时日本经济泡沫的大潮下雅马哈很难找到本地客源,也并没有尝试外销就停产了。
直到2013年,雅马哈在东京车展上展示了一辆型号为Motiv的城市小车,内置1.0三缸发动机或者25千瓦电动马达并宣布会在2015年量产上市,可惜最后也束之高阁。(日本本土市场大量的体积更好空间更大动力更好的Kcar让其没有生存空间,国外市场也并不需要这么小巧并且造价昂贵的车型)
Zundapp和雅马哈都掌握了发动机核心技术,在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中已经掌握了至关重要的技术,但也很难乘势而上。这是因为四个轮更多的并非只是技术,更多的还有市场定位、对当地政策法规的适应性等。都需要车企快速响应起来。就像现今的本田,从两轮再到四轮进化到私人飞机honda jet就是很好例子。
有时候,情怀真的是干不过这些实际因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