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到新能源,一般会想到电动车,如果了解得多的可能还知道燃料电池或者氢动力之类,但是再早一点,国内还有另外一种不用新能源的“新能源”汽车---木炭车。
当你在想木炭车怎么驱动车的时候是不是以为大力出奇迹?其实这里的木炭不是直接当做发动机的燃料来产生动力,整个工作原理大致如下图。
利用木炭在一个特殊的发生炉经过一系列程序后生成煤气,然后让发动机燃烧煤气驱动车辆。听着就很蛋疼啊,除了让车看起来更丑,开起来更慢,可能还有更多的PM2.5(那会应该还没有这个概念)为什么要搞这种事情呢?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国家经济处在恢复时期又遇抗美援朝战争,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禁运政策,国家汽油短缺,烧汽油的车就纷纷改装成烧木炭的车。(所以木炭车的本质还是活塞发动机的原理,只是燃料从石油变成了煤气。)
由于木炭车的结构,每天发车前,驾驶员需要用油棉引燃木炭,先烧上10分钟左右,然后摇动鼓风机才能启动。上部的木炭淋有少量的水分,由于顶部的锅炉盖在正常工作时是密封着的,高温密封加少量的氧,反应成一氧化碳气体,经罐内生铁造的炉胆管道,进入储气罐再送到发动机里和适量的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也就是煤气),然后导入发动机工作。(让我们看下木炭车的动力系统是怎么工作的)
木炭车一般从点炉到启动需40-50分钟。行驶中,还要添料、捅炉、掌握木炭燃烧程度,司机和助手每天工作相当辛苦。木炭车行驶速度慢,载重能力差,主要承担客运。当时,由市区发往百多公里以外邻县的班线,每天只能行使一个单程。由于车辆老旧,汽车中途抛锚现象时常发生。
特别是遇上坡路段,汽车还经常熄火,需旅客帮助推车。有时木炭烧完,还要发动旅客下车拣柴禾、树枝充做燃料。
一趟行程下来司机乘客都是灰头土脸,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有车就已经很满足了,显然这里的“新能源”并不是所谓的绿色新能源,所以木炭车随着我国的油田发展也就渐渐消失了。
看到上面的工程师以为木炭车中国才有吗?其实二战的时候有些国家也因为石油问题,甚至期间的坦克也采用“木炭车”的技术,屁股上背着一个大罐。
而在我们的邻国朝鲜现在还有机会能看到。
虽然我们国家现在有了自己的油田,现在却是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不管是因为真的消耗如此巨大还是战略上的贮备,木炭车的历史都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如果当时我们连木炭车都捣鼓不出来就真的只能干瞪眼。现在的自主品牌中有些确实脚踏实地在潜心研发自己的技术,但是也有些品牌像寄生虫一样,总是想着钻空子,闹个大新闻,希望自主品牌越来越好的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