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品牌的调性,往往和它的招牌产品有很大关系。好比日立,日常中大多数人都认为它就是个电梯企业。即便它的其他产品涉及轨道交通,医疗设备,工业系统,高精材料,还有这个——
同样的道理用在汽车行业也通用。S级让奔驰成为身份地位的代名词,卡罗拉让丰田告诉世人什么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那美国车的招牌呢?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最名副其实的莫过于它了——
第四代代别克君威
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带着民族崛起的愿望,为新世纪的到来马不停蹄地准备着。同年,上海通用成立(现已更名为上汽通用),它也为迎接新世纪的国人带来了一份礼物——“新世纪”。
熟悉别克的人都知道,这一代君威和新世纪本质上是同一台车。其实历代以来君威和世纪的关系都很凌乱:第一代君威是世纪的高级版,第二代君威后期吞并了世纪的部分车型,第三代君威和世纪完全没关系,到了上面介绍的第四代君威又变回世纪的高级版。
第一代君威诞生于1973年,上市之初只有双门轿跑版,最大排量达到惊人的7.5L,搭载V8引擎,3速自动变速箱。这也意味着君威的诞生就是为了帮助别克攻占豪华运动车市场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美国的奇葩法规,从1940年开始,美国销售的车都只能使用圆形大灯,这种局限一直持续到1974年。所以你能看到74年以前的君威是圆灯的,而74年之后方灯的君威已经成为主流。
1978年,别克推出了第二代君威。石油危机让美国车开始吃不消,联邦政府出台的《能源政策和节能法案》要求车企到1978年时,将燃油效率提高到18英里/加仑(约13升/100公里),同时以小胃口著称的日本车开始攻占美国市场。因此这一代君威最大的特点就是首次加入了涡轮增压,发动机排量最低“仅有”3.2L。
第二代君威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它赢下了1981和1982年的纳斯卡冠军。别克打铁趁热,在1982年推出了君威的高性能版——Regal Grand National。
1988年,第三代君威诞生。这一代君威的改变是颠覆性的。因为它摒弃了后驱,取而代之的是通用全新的横置前驱中型车平台(W平台)。从这一代开始,君威也不再提供V8发动机。看得出当时别克为了适应市场,大胆地选择走在前面。
1997年,第四代君威诞生。四代目君威的最大意义在于2002年实现了国产,是上海通用汽车迈向产品自主开发的重要尝试,其外观由泛亚技术中心设计,内饰由ARIA Group设计公司负责。
也正是这一代君威让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了美国车,气派,舒适,开大船,对于当时来说这就是高级感的定义。第四代君威2008年才正式停产,直到现在你依然能在路上看到这一代君威,可见这台车在中国的保有量十分大。
2008年,第五代君威上市。与上一代车型推出之时已经相隔11年,中国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也逐渐向更均衡的欧洲标准靠拢:操控,舒适,油耗低。值得称道的是,别克再一次大胆地走在适应市场的前列,选择了尊重日益壮大的中国市场。于是我们看到,第五代君威本质上已经不是一台美国车,它的真正身份是一台德国车——欧宝英速亚挂上别克牌。
这一代君威在外观上一洗以往美国车的老气,凌厉动感的造型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动力提供1.6T,2.0T,2.0自吸和2.4自吸可选,全系标配6AT变速箱。
到了2017年,第六代君威诞生。第六代君威依旧是英速亚在中国的挂牌版,但这一代君威在研发之初就对中国消费者的喜好做了大量研究,并且将其作为设计重点融入到新君威中。运动化的外观,内饰材质的考究,相比上一代尺寸和轴距都有所提升,长宽高为4902mm×1863mm×1456mm,轴距为2829mm。
第六代君威将提供3种动力,分别是1.5T,2.0T以及1.8L混合动力系统。对于这台车未来的表现,教授十分看好。原因很简单,别克足够尊重中国消费者。
纵观君威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别克非常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关注时代变化,并且一直选择率先作出改变。有人说,君威选择这条路,缺乏了传承,缺乏了坚持。但教授对此的观点却正好相反,别克永远将消费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正是对自身价值的坚持。试问历史上有多少款车生命周期超过了44年,并且如今还在一直走下去呢?光凭这一点,君威就足以在汽车历史上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