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评论

后视镜发明的初衷 竟是因为女人爱照镜子?!

09-04 10945 汤振宏  

在我每次开车前的肌肉记忆里,除了调整座椅位置和系好安全带以外,还有一项大家都可能会忽略的——把车内外的后视镜都调整到我舒服的角度。


 

如果无法看清车辆四周围的情况,在我看来等同于“危险驾驶”。


 

正巧上周在高速路上,我碰见了一辆挂着“尾巴”的丰田皮卡。不过这辆车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后面拖着的“Lotus 7”,而是后视镜上的一个小细节:每次变道时都会闪烁醒目的黄色提示灯,并且高度正好在后车驾驶员最舒服的位置(平视)。


 

如此一来,即使是跟他并排行驶,我也不怕被他的“尾巴”别到了。

 

所以说,虽然这是一个看似很平常的“转向灯集成到后视镜”的设计,但实在是极大地方便了后车观察前车的动向,尤其是对皮卡这一类体积较大的车型而言。于是我就在想,后视镜这么一个小小的汽车部件,还真是汇集了很多巧妙的设计在里面啊。


 

最早将转向灯集成在后视镜上的量产车型是奔驰第八代S级(W220),这款车型在1998年正式亮相,距今已经有将近20年之久。


 

还有像双曲率结合、加装小圆镜的外后视镜,在如今看来都只能算是“最原始”的配置了,它们都是通过巧妙运用物理特性来达到增大后方观察范围的效果的。



 

发展到今天,后视镜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多样化了,或者说是越来越电子化了。比如在许多车型上都会标配有四向电动调节、自动打开/收起、照地灯等等功能;


 

还有在一些豪华车型上会配备后视镜电加热、位置记忆、并线辅助警示灯、自动防炫目、倒车自动下翻等功能,可谓是一应俱全。


 

此外,现在的车内后视镜也大多带有防炫目功能,有些还集成了行车记录仪、倒车影像、指南针等功能。


 

相信每一位遇见过“远光狗”的驾驶员都知道“防炫目”功能有多好用,那简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看完这些关于后视镜的介绍,是不是有点好奇它是如何被发明的呢?

 

据说,第一位提出“后视镜”想法的是个女的,还是一位美女赛车手!也就是她——多萝西·莱维(Dorothy Levitt),英国传奇女赛车手,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快的女子”。


 

当时的她觉得赛车无法观察后方情况比较危险,于是可能是从化妆镜里得到了灵感,在她1906年出版的手册《女人和汽车》中,就率先提出了使用镜子观察后车情况的想法。这就是汽车后视镜的雏形。



 

如果把卡尔·本茨在1886年制造出的“奔驰一号”定义为“第一辆现代汽车”的话,那么后视镜的第一次出现比汽车晚了大概20年。


 

到了1911年的第一届印地500车赛上,美国Marmon公司的工程师兼赛车手瑞·哈罗恩首次将“后视镜”从理论变成了现实。也因为在比赛中使用了后视镜,使得他的赛车不再需要副驾驶员的协助(负责观察),因而轻松夺冠。于是,其他车手都纷纷效仿。


 

最后在十年后的1921年,一位名叫Elmer Berger的发明家获得了汽车后视镜的专利,将之命名为“COP-SPOTTER”,并开始在自己的公司进行批量生产。由此后视镜才正式在民用车里普及开来。


 

这就是整一个后视镜的发展经过。

 

在之后的历史演变中,后视镜也是不断经历着改变。比如早期的车外后视镜大多是圆形的,并且只有在驾驶员一侧有。据说是因为当时的交通状况并不需要右侧后视镜的辅助,毕竟车少路宽嘛。


 

在第一代甲壳虫车型上已经出现了车内后视镜,车外后视镜的形状也采用了视野更宽的方形。


 

到了后来的6070年代,开始出现了后视镜在前机盖两侧的设计。我一直都觉得这种设计很鸡肋,后来也的确是被历史淘汰了。我想其中的原因肯定有一项是“距离较远、不利于驾驶员看清后方情况”。


 

按理说,内外后视镜和前挡风玻璃应尽可能的位于同一平面上,因为驾驶员的视线范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后视镜大多都安装在车门或者A柱上。

 

另外从生产工艺角度看,后视镜不安装在车体上也是为了美观性。当然,像帕加尼这一类就另当别论了。


 

再到后来,由于一些交通法规要求汽车两侧必须都有后视镜,于是又出现了左右两侧不一致的设计,也就是俗称的“大小耳”,以德系车居多。


 

比如上面的这辆第四代高尔夫。我想严谨的德国人这样设计应该不会是为了节省成本,因为这样做反而要多做一套模具。比较靠谱的说法是为了减小风阻,同时也可以缩小车身宽度。

 

说到这必须要提一下神奇的印度人民,因为你会发现他们的车居然可以没有后视镜!理由就是后视镜不利于在城市道路里穿梭,可能分分钟就被蹭掉了。让我们脑补下两位车主剐蹭之后、下车说声抱歉、然后转身消失在车流中的画面,真是开挂的民族!


 

如今,后视镜的发展趋势毫无疑问就是电子信息化。比如电动车领域的巨头特斯拉早在几年前就建议用后视摄像头取代传统的汽车后视镜,并且现在也有不少厂商给新车配备“转向辅助显示功能”,依靠的就是车身四周围的摄像头。

 

不过从实际使用角度出发,我比较在意的是这些先进的“影像技术”是否真的更有利于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观察四周围的情况,比方说我在向左变道的时候是不太可能盯着我右手边的中控屏幕看的......又或者是左边扶手位置......


 

所以总的来说,后视镜越来越电子信息化一定是未来的趋势,只是要思考如何设计才能更合理罢了。最后也说说你所了解的后视镜知识、或者你对“后视镜消失”的看法吧!



相关阅读
全部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_^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