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宝马i3刚刚推出市场的时候,很多人包括媒体、消费者都认为这款车并不成熟,最大的问题便是续航里程,旧款i3的工信部认证续航里程只有185km,实际使用的里程会更少,这样的里程放在三年前的基础设施水平和人们对电动车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的环境里,显然是太小了。
但上市两年后,电动车生态早已不同,宝马也推出了i3的“升级款”,工信部里程也增加到了245km,突破了“200km大关”,而各个供应商的电动车充电桩也随处可见,续航能力早已经不成问题。而我今天试驾的,正是这辆升级后的宝马i3,顺带跟大家说说开着宝马i3在青岛市区里晃悠了一天是怎样的感受。
外形:赚足回头率,接受的人又有几个?
和很多本土品牌在汽油车的基础上开发电动车的形式不同,宝马的i3并不是简单地在车标上面加一圈蓝色标签就美其名曰“环保”“纯电”。而是在全新的平台上,设计了这么一辆外形很有未来感的i3。
前脸宝马标志的“双肾”还在,但已经从近期格栅变成了全黑底色的面板,更符合电动车的身份。LED的大灯外围还加了一圈“U型”的灯带,更加高大上了。
侧面能看到悬浮式车顶的设计,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哪个对开式的车门,乍一看只有一个门把手,酷似一两门车,实际上当你打开前门,就能看见隐藏起来的后门把手。
来到车尾,嵌入式的尾灯好看与否则是见仁见智了,但别具一个的设计,确实让i3即使已经上了3年,依然能随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分析消费者心态的角度来说,宝马i3的造型怎样?确实很有个性,有科技感未来感,在青岛市区开着的时候,很多人都忍不住回头多看一下这车,停在公园拍照的时候,也有大爷忍不住上来问一下价格,其带来的“荣誉感”符合TA的价格。但个性归个性,广大的消费者对于这种造型的接受程度有多大?这恐怕不太乐观,要知道,觉得一辆车有趣,和要你选择每天都开着TA是两种不同的心态,更何况宝马i3这种更接近两厢休旅车的结构,在欧洲比在中国内地更受欢迎呢。
内饰配置:不错,但有小遗憾
关于宝马i3的内饰,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比我前几天开过的特斯拉Model S要好,而且在用料方面,虽然宝马i3并没有广泛地用到真皮这样的豪华材质(插个嘴:欧美的i3可以选装不同的内饰材料),但运用了多种经过特殊工艺制作的天然材料作为内饰(包括羊毛、桉木、洋麻纤维、橄榄叶),摸起来确实比塑料盒金属更加有亲和感。
中控台采用了两块屏幕的设计,一块为LED仪表,一块为多媒体系统显示屏,很简洁地显示了所有信息,多媒体系统和普通的宝马车大同小异,好用程度只能算一般。让人奇怪的是中控台到前挡风玻璃之间有一大块空的面板,看着这么大的面积的空间而不能更好地利用,勤俭节约的我难免有点抓狂。
至于配置,四十多万的车,总不能太寒酸,座椅加热、定速巡航、自动大灯、一件启动统统能给到,值得一提的是,i3采用了怀挡的设计,换挡全靠扭上面那个粗壮的把手,不难操作,但是需要一定时间适应,而且启动的按键也集成在了怀挡的挡把上,没开过i3的人可能需要点时间才能找到。
至于刚才所说的小遗憾,就是没有电动座椅调节了,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方面的考虑,反正42.28万起售的车全系没有电动座椅,确实有点儿那个。另一个小遗憾就是后排空间了,既然给了我们前后门,多少都会对空间有点期待,而实际上,后排看来更适合用来放一下包包。
动态:不“宝马”,但好开
前面说过,宝马i3的平台是专门为电动车而开发的,所以在结构上,宝马也不希望i3成为一辆毫无驾驶乐趣可言的宝马。所以宝马把最重的电池,平铺在了i3的车底,而车身的框架则采用了重量更轻碳纤维的结构,以此来提升操控性和续航里程。
试驾的驾驶中,不愧是百公里加速7.3S,起步响应很快,作为一款家用车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十分轻松。底盘相对传统的宝马车来说,还是偏软了一点,但并不松散,而由于车小、重心低,又是后驱,转弯半径只需要4.93米,操控起来还是十分精准灵活的。
值得注意的是,宝马i3采用了“单踏板”的逻辑来控制车辆的速度,也就是说,当你松开电门的一瞬间,动能回收就会马上工作,而车速也会快速的降下来,在平路以及坡度不大的坡道上,控制好松电门的时机,是可以做到不用踩刹车就让车子停下来。如果你想要持续平顺地行走的话,就要一直踩着电门,这需要时间适应。
i3和开起来和传统的宝马车完全不一样,但宝马是一个很重视驾驶乐趣的品牌,在我看来,i3先是一辆车,其次才是一辆电动车,最后才是一辆宝马车。所以它是好开而且不缺乏乐趣的,只不过这种乐趣是一种新的体验而已。
市场地位:并非没有对手
在豪华品牌纯电动小车的领域,宝马i3几乎没有对手,的确,这个市场主要面对一些思想比较新潮的都市白领,在当前的社会环境里,这样的群体毕竟还是小数,市场的体量本身就不大,也许对手并不想涉足这个市场。
但对于特斯拉来说就不是了,如无意外,Model 3的定价将会跟i3相近,而且Model 3的外型更接近传统的三厢轿车,特斯拉本身又有免费充电等比较完善的基础服务,这样一来,i3真是遇到对手了。
说起充电,宝马也开始和国内的充电桩运营商合作,只要安装一个App或者打开以下公众号,就能轻松找到适合i3的充电桩,虽然要收费,但这种信息的整合对于车主来说确实是莫大的方便。而且这样的合作模式所能提供的充电桩数量势必会比特斯拉的要多,如此一来,i3和Model 3从用车的角度相比,便各有千秋
总结:买不买?
跟i3相处了一天以后,我也开始喜欢上这辆车,提速安静、轻快,操控又灵活,我们对城市通勤车的要求,也不过如此。但当你了解到这款车的指导价是42.28万元-45.58万元还没有政府补贴之后,掏荷包的手可能就会迟疑了。当然,对于宝马来说,他们不靠i3来赚钱,电动车不是新能源汽车的最后一个方案,作为豪华品牌电动车领先者,更大的意义,是抓住下一个新能源风口。买与不买这款车,要看你能不能够真正地欣赏这种有别于传统燃油车的用车体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