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评论

大家都知道一汽 那么二汽究竟去了哪儿?

10-02 13981 何宇鹏  

大家好,我是雨棚。国庆假期的第二天我们继续聊聊我国自主品牌的历史故事,今天我们要聊的是跟一汽同属于中国四大汽车集团的东风汽车集团。

 

命途多舛的二汽

 

看完昨天那一期,有的粉丝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为啥只有一汽,没有二汽呢?其实是有的,1952年,一汽的建设方案通过后,毛泽东主席为了尽快发展我国的重工业,于是作出了“建设第二汽车厂”的指示,中央政府下属的第一机械工业部收到指令后,马上于重工业立本的武汉开展筹备工作。

 


不过,虽然同为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业项目,二汽的命运并没有像一汽那样顺利。筹备组在听取苏联老大哥的意见后,决定将二汽选址于武汉,不过这一个决定却遭到中央政府的反对,认为选址距离海岸线太近,容易受到敌人轰炸。一机部同志充分听取意见,并决定在成都附近选址,连宿舍区都建好了。

 


可惜这个方案还是由于当年国内太多基建项目要执行,而且对于二汽的规模的争执一直存在,这个项目最终不了了之。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大量志愿军回国,毛泽东提出要将从中抽调一个师来建设二汽,于是二汽项目重新上马,时任中国副总理的李富春提出将二汽选址湖南的提议。1960年,一机部筹备工作完毕,正当准备开工建设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的新中国无力再支撑一个这么庞大的重工业项目,于是这个项目又再次下马。

 


时间很快来到了1964年,毛泽东同志对于这个命途多舛的二汽项目一直耿耿于怀,第三次提出要建设中国第二汽车厂,一机部积极响应,深知这个是毛泽东主席重视的项目,于是马上开始二汽的再一次选址、筹备工作。

 

选址工作经过层层讨论与选择,最终在1966年的10月,决定在湖北十堰建设,可是困难又来了。1966年正值文化大革命,多个红卫兵组织多次上书李富春要求换址建设,无奈二汽项目只好延期。

 


1967年跟1968年,一机部重要领导多次到达十堰进行实地勘察,最终讨论得出十堰是个适合二汽的地方,于是一机部制定了“基本不动,适当调整”的原则,最终在一机部的坚持下,二汽终于在1969年开始正式动工,此时距离二汽建设想法的提出,已经整整过去了十七年。

 



以军用为首位

 

在开工仪式的两年后,由于国内外政治形势的不稳定,二汽才真正开工建设。当初开工的目标很明确,二汽的产品要以军为主,于是二汽就决定生产一款军用级别的越野车以及一款军用的运输卡车。

 

在当初生产条件即为艰苦的情况下,来自一汽、南汽跟北汽的优秀人才几乎都被抽调到湖北,支持二汽的生产工作。在以美国万国S162卡车的基础上,工人在以草木瓦搭成的简易厂房内硬生生的生产出了第一台2.0吨级的军用越野卡车——20Y。不过由于战备升级,这款20Y并没有量产,随后二汽转而研发一款2.5吨级的25Y军用越野车。

 


二汽工人这一次以一汽的解放牌卡车为原型,在几个月内就拼凑出一台25Y越野卡车,只不过质量就不怎么好了,当年民间称呼它为25歪,就因为它在使用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

 

1970年,这台车定名为EQ240,参与了当年的国庆游行,据称二汽领导对这台车的质量并不放心,派了两百多个工人蹲在主席台后面担心它随时趴窝,不过幸好它并没有出现状况。

 



在1971年,二汽终于迎来了自己第一条汽车生产线。而EQ240在生产线上也被改良了许多毛病,终于在1975年定型、量产。它当年搭载了一台直列6缸发动机,并被取名为东风,后来在对越反击战中表现突出,一改之前25Y的负名。

 


在对越反击战中取得不错成绩的二汽并没有改善自己的经营状况,战争的结束意味着对军用车辆需求的减少,当时每年只能拿到1000台左右订单的二汽即将要成为湖北亏损最严重的企业。

 

作为老大哥的一汽怎么能坐视不管?于是在1977年,慷慨解囊,将自己CA10的换代车型CA140,也就是解放牌卡车的技术无偿转让给二汽,二汽也没有辜负老大哥的好心,在拿到技术后,先后对比了世界上主流的五吨级卡车,最后通过自己的改良和研究生产出了第一台五吨级民用卡车——EQ140。

 


这台EQ140采用的是直列四缸发动机,并配备当时在卡车上少见的五速带同步器的手动变速箱,这台EQ140一举扭转当年二汽的劣势,不仅仅没有出现计划中的亏损,还上交国家131万元。

 

转军为民的市场思路

 

时间来到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指出了二汽要从军用转为民用的指导方针,在这一方针下,二汽发展出了多种EQ140的民用版本,比如自卸车、保温车跟半挂货车。

 

经过几年的研究,在1990年,二汽与美国康明斯、日本日产合作的产物EQ153柴油车推出市场,这台EQ153采用了日产公司驾驶室、车架等技术,发动机则采用了康明斯的B系列发动机,以适合高原行驶、载重量大的特性一举获得了西南、西北等高原地区的市场。

 


1985年,第30万台东风汽车下线,仅在两年后,二汽的第50万台汽车下线,实现了年产量十万台的目标,也成为了世界上卡车产量最多的企业之一。在1992年,为了纪念东风卡车,二汽正式改名为东风,也逐步进入了公司化管理,进入市场经济的竞争中。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我们再也没看到过二汽,只有东风汽车公司的原因。

 


由于二汽的历史故事是在是太过悠长,以改名为分界点,下一期我们将继续介绍改名后的二汽,也就是东风汽车公司,如何在中国市场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特色。

 


相关阅读
全部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_^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