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评论

只需八万八 中国专属保时捷带回家

10-12 10520 何宇鹏  

大家好,我是雨棚。按照惯例,今天我们继续来上历史课。今天我们来说说保时捷,虽然我算是半个保时捷粉,至今电脑桌面壁纸还是996 Turbo S,但是今天的文章不是来吹保时捷有多屌的,而是主要聊聊保时捷廉价家用车的黑历史。

 

事情要从20多年前说起,当时的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人民群众的钱包逐渐厚了起来,生活质量逐渐高了起来,自然小轿车的需求就会越来越高。

 

90年代的广州街头,摄影师:安哥


那么问题就来了,人们想买车,但是没好车。当时的国内自主品牌什么尿性大家是知道的,而合资品牌也为数不多,而且很贵。进口车就更不用说了,93年第四代雅阁在天津港可是要卖快两万美金的,按照当时汇率大概要17、8万,那时候普通人的月薪可才200元。

 


于是,我们的中央政府得知人民的迫切需求,在94年开展了一项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计划,叫“中国家庭轿车计划”(China Family Car Project),召集了二十多个全球知名汽车厂商来参与这个项目的竞争。

 

“各位亲爱的朋友,我们的汽车计划要开展了,你们有没有兴趣跟我们合作呀,中标的可是能跟我们的一汽合作的哟!”

 

当时谁不想分中国汽车市场这个大蛋糕一口呀?包括克莱斯勒、福特、保时捷、奔驰等二十多家著名车企都非常感兴趣。不过,最后由于各种原因,只有保时捷跟奔驰这两家车企拿出了概念车。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问,保时捷不是一直都在做豪华运动品牌吗?怎么会掺一脚到这种家用车领域。

 

保时捷的创立者,费迪南德-保时捷其实一直都很想生产家用车的,他年轻时就是因为戴姆勒经常让他维修、研发赛车最终才决定辞职的,辞职后他设计出的第一款家用车就成了经典,就是大众的甲壳虫。保时捷为什么这么想做家用车可能是遵循了费迪南德老爷子的遗愿吧。


而且,更主要的是那个时候的保时捷有点穷,92年的时候差点就破了产。

 


回到正题,当时保时捷知道自己能参加这个计划可兴奋了!仅仅只用四个月就拿出了概念车,当年的北京车展,时任保时捷CEO的魏德金(Dr. Wiedeking)还专门用普通话向观众介绍了这一台车,可见当时的保时捷真的非常有诚意。

 


保时捷的这台概念车名为C88,一看这名字就知道真的是中国特供。C代表着中国(China)、舒适(Comfort)、清洁(Clean)、便宜(Cheap),而88就很好理解了,谐音“发发”嘛,中国人都好这个。

 



虽然是保时捷出品,但是为了保持保时捷一向的高贵冷艳,这台车无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还是从里到外,都发现不了任何保时捷的痕迹。竟然丑得让我怀疑:这台车是不是保时捷设计师某天晚上喝醉了,回到家突然想起要给C88设计外形,于是叫自己幼儿园还没毕业的女儿帮忙画一下?

 



当然,车标也不一样了。经过保时捷的精心设计,这个车标的三个圆代表着中国家庭一家三口团结在一起的和谐景象,而且还高度迎合了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没想到浓眉大眼的保时捷竟然也略懂中国官场。

 


不过,这台车的售价还是很良心的,定价为8.8万,又是一个吉祥如意的数字,看来保时捷果然和大众是表亲,都擅长于研究中国人。为什么说这个是良心呢?因为当年的捷达跟桑塔纳竟然要17万多起步,而这台采用1.1L直列四缸、65马力发动机的保时捷,产品力跟当时的桑塔纳差不多,但人家起码还是个保时捷呢!

 


对了,当时还有奔驰的概念车,这里顺便提一下。当时奔驰设计的概念车叫FCC(Family Car China),名字很直接,翻译过来就叫中国家庭轿车。

 

它搭载的1.3L 4缸发动机,不过只有50马力,采用的两厢设计。但这台的售价竟然比C88更贵,售价十万人民币。当时的奔驰看起来已经势在必得了,就连新车官图都挂了一张吉林省的车牌,好像要跟一汽准备私奔一样,车牌也是中国人最爱的1688(一路发发)。

 


保时捷仗着自己的产品更良心,奔驰仗着自己与中国的关系更密切,还邀请了中国最早的汽车记者李安定去德国试驾(话说,他算我的祖师爷么?)。保时捷跟奔驰都在摩拳擦掌、蓄势待发,准备着要来一场争夺中国市场的大比拼。

 


然而,这两家的如意算盘都落空了。1995年,中国政府在毫无征兆的的情况下取消了“中国轿车计划”。于是,到现在为止,我们既不能买到8万多的保时捷,也不能买到10万的奔驰。

 


如今如果你想亲自看一眼C88,只能去一趟德国斯图加特的保时捷博物馆了,而奔驰的FCC,后来则变成了现在的奔驰A级。

相关阅读
全部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_^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