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动挡还是市场上占比最大的变速箱时,人们开始研发自动变速箱来降低驾驶难度和提升驾驶品质。不过随着现在的自动变速箱大规模普及,一些品牌甚至宣告停止生产手动变速箱车型,或者说品牌内就没有手动变速箱车型。在这个自动挡占主流的时代里,人们又开始怀念手动变速箱的控制感。虽然说自动变速箱的换挡逻辑越来越聪明,还同时配备多种驾驶模式来切换不同的换挡逻辑,但始终程序化的东西是无法去完美适应多变的驾驶需求。于是人们开始在自动变速箱里加入了手动控制换挡的元素,这就是手自一体的来源。
不过,或许是“自动惯了”,人们很少会使用变速箱上的手动操作功能,一些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用,一些也是不知道要怎样用,还有的会顾虑使用手动模式会不会“弄坏”自动变速箱?这里就挑选了几款常见的自动变速箱的车型,给大家讲解一下究竟自动变速箱上不同的手动模式又是怎样用的。
AT的限制挡
首先要说明一下,很多人以为只有“手自一体”的变速箱才拥有手动模式。其实从最早的变速箱开始就已经拥有手动操作换挡的功能,譬如一般的4AT,都会见到变速箱除了“P、R、N、D”这些常见挡位以外,还有“3、2、L”这些挡位。有人叫它“加力”挡,也有人叫低速挡,其实从其工作逻辑来说,应该叫做“限制挡”。
大部分AT自动挡都如这个样子,除了“P、R、N、D”这些常见挡位以外,还有“3、2、L”这些挡位。一些车型像本田这样采用直排式设计,而一些车型采用类似丰田的阶梯式设计。
顾名思义限制挡,就是限制了自动变速箱“能使用”的挡位不超过当前的限制挡。譬如4AT变速箱,假如挂“3”挡上,就说明变速箱只会工作在“1、2、3”挡上。假如挂在“2”挡上,就只会在“1、2”挡工作。由于这只是“限制”了逻辑而非换挡功能,是否换挡还是由电脑根据当前的行驶状况决定。因此从“L挡”换上“2挡”时,变速箱并不一定会升挡。当然有一种例外,就是当你行驶在高挡位时挂入低挡位,由于当前挡位高于限制的挡位,变速箱就会立即退挡至当前逻辑最高的挡位上。换句话说,限制挡的工作逻辑并不会强制升挡,但会强制退档。而且由于是纯机械的结构,因此并不会像一些手自一体逻辑一样为了保护变速箱或引擎而不执行退挡指令。
日规丰田Altezza(GXE10)就采用阶梯式设计的挡位,由于采用4AT变速箱,因此可以看到有"3、2、L“的挡位。而一些4AT变速箱则会省略"3”挡,而仅提供“2、L”两个限制挡。
限制挡在挡位不多的AT变速箱上相当常见(通常是5速以下),而5速以上的由于挡位排布的问题,多会变成了带手动“M模式”的手自一体,当然也有一些是同时带限制挡和手动模式的变速箱。一般使用的话,灵活利用限制挡的特性,也能够做到类似手动变速箱的换挡效果。由于限制挡的逻辑关系,驾驶者可以使用较低的“限制挡位”来拉高转速实现较佳的加速需求,同时也可以在刹车时利用强制退档的方式来使用引擎制动,包括长下坡路段和上坡路段也可以用限制挡来抑制换挡逻辑来获得较好的制动和加速效果。
美规的雷克萨斯IS300搭载一副5速自动变速箱,并带手动模式。可以见到“M、3、2、1”四个挡位,其中“M”挡就是手动模式的挡位。
使用手动模式就可以用方向盘上的按键进行换挡,但只提供”Down“降挡的功能,升挡依然由变速箱自主操作。这个功能实际和限制挡的退档功能一样,只是省略了手动拨挡杆的动作,这也代表了早期的”手自一体变速箱“。
现代的手动模式
现在几乎所有的自动变速箱都带手动模式了,包括AMT、DCT、AT,甚至CVT也要弄个模拟N挡来做个手动模式出来。和传统的的限制挡并不一样,这些手动模式并没有单独的挡位槽,而是以“加减挡”的方式来控制。相比于限制挡,手动模式能够自主决定升挡和降挡,每次的操作都会升/降一个挡位,相对来说操作会比限制挡更直观。由于不像限制挡的挡闸那样有强制性,因此不少车型为了保护变速箱和引擎以免处于“过高”或者“过低”转速运转,有时候会拒绝换挡指令(不换挡),或者在驾驶者没有进行升挡操作的时候自主升挡,只有少部分的运动车型能做到完全按照驾驶者的操作进行换挡。因此在传统意义上,大部分手自一体的换挡逻辑更接近于传统的限制挡,只有少部分会更偏向于手动挡。
Koleos搭载的CVT变速箱可以有模拟七挡的功能,所以变速箱也加入了”M“手动模式。
普遍来说,现在大部分变速箱逻辑都已经相当聪明。通常挂上运动模式再全开节气门的情况下,变速箱都会让引擎转速推到红区才换挡。而一般非急加速的情况下,对这种压榨引擎转速的需求也没有那么大。因此综合来说,即使是手自一体,对于大部分情况下自主升挡的操作需求并不那么大。反而是能够“Hold”住转速,或者利用手动退挡来获取更佳的引擎制动和加速效果才是手自一体最大的价值所在(当然这部分和之前AT的限制挡用法相当一致)。
使用8AT变速箱的Stelvio拥有手动模式,除了可以使用挡杆控制进退挡以外,也能通过方向盘拨片进行操作。现在大部分强调”运动性”的车型都普遍有这个配置。
何时要用手动模式
相信对于大部分驾驶者来说,自动变速箱的手动模式基本没用过,也沦为了摆设。不过适时使用手动模式,除了能够更好的利用引擎的加速力和增加车辆的反应以外,也能增加道路行驶的安全系数。以下就说说什么时候可以选择使用手动模式,和怎样使用。
加速超车更品顺
当汽车在匀速低负载行驶时,变速箱通常会使用较高的挡位来达到节能的目的。这时候遇到加速超车的情况时,大部分朋友都会选择加深油门。但由于变速箱需要根据你加深油门的程度来决定是否退挡,所以往往出现需要“等”,或者没有退挡造成加速力不够的情况。这时候直接拨到手动模式退挡,提升引擎转速并加大传动比,这时候即使保持这较浅的油门深度,也能有更充足的加速力,且顿挫感也会改善。
上坡行车保持加速力
一般情况下,上坡让人最懊恼的就是正需要维持速度的时候变速箱帮你升高一挡,然后就进入“速度变慢->加大油门->变速箱降挡->车速增加->变速箱箱升挡”的死循环。除了造成行车顿挫和不顺畅以外,也会增加变速箱内部的磨损和发热。其实只要上坡前换到手动模式,什么也不用操作。由于没有收到降挡或者升挡的指令,变速箱就会维持现有的挡位行车,这样就免除了变速箱在爬坡负载行驶时的升挡动作,而降低了进入上述死循环所造成的麻烦。
长下坡路段活用引擎制动
长下坡路段行驶,手动挡车型用较低挡位获得较大的引擎制动,从而降低刹车过热的几率相信已经在各位有经验的驾驶者心中是熟记了。而对于自动挡车型,下坡车速增加时,也会出现升挡的现象。这时候引擎制动效果会变弱,车子变得更“溜”,制动系统的负担也会更重。这时候使用手动模式降低挡位,除了能够增加引擎制动的效果以外,也降低了变速箱升挡的趋势。
复杂路况保持轮胎抓地力
这里说的并不是专业的越野路况,而是因为各种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通过道路的变化,譬如有积水、砂石、油渍等道路。相信大家都试过在滂沱大雨的时候跑高速,路上由于有积水的原因,车轮突然受到阻力,或者驱动轮突然打滑造成转速飙高,在这个时候变速箱会突然退挡或者升挡(使用定速巡航时尤为明显)。而在一些湿滑的道路(如砂石路,刚下完雨的柏油路等),很容易由于车轮发生打滑而导致引擎转速发生改变,因此变速箱也有可能频繁换挡。这时候可以选择挂上M挡来限制变速箱的换挡动作,驾驶更平顺也能更好的保护变速箱。
多弯路段保持引擎转速
这里说的多弯道路多指山路和赛道。对于这种道路直路的部分都很短,基本上是以弯路为主。用手动模式去直接选择挡位可以适应不同弯路的速度来保持引擎的转速,同时在弯中不至于突然换挡而改变轮胎的抓地力状况,同时在弯前刹车后,手动退挡也更能有效利用引擎的制动和牵引力,让在弯路中有更强的应变能力。
这里说了很多关于自动挡手动模式的使用方式和技巧。而实际上除了“D挡走天下”的模式以外,对应不同的驾驶需求,手动模式除了给你“驾驶乐趣”以外,也能够增加不同道路的应变能力和安全系数。因此即使驾驶自动挡车型,右手也要勤快的“动”起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