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评论

为什么主动安全配置比被动安全重要得多?

11-03 10742 张曦  

不管是作为一个准车主,还是有计划购入第二台车的人,对于安全两个字,是永远绕不过的话题。其中很多人会盯着“ESP”这个东西去决定一台车安不安全,但是ESP仅仅是主动安全配置的一部分。这就有意思了,主动安全是什么?相对应的是否有被动安全呢?

的确是有的。主动安全,通俗说就是在事故未发生之前通过手段去主动预防事故的发生;而在事故发生之后,最大程度的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害的设置,我们称之为被动安全。


主动安全都有哪些呢?

首当其冲就是我们上面说的ESP。首先我们要解决一个误区,ESP是车身稳定系统,但是车身稳定系统不一定就是ESP。因为ESP是博世对于他们这套系统的名称,而各个厂家对这套系统都有不同的命名。像丰田,雷克萨斯,就叫做VSC;宝马则称之为DSC;以安全著称的沃尔沃搭载的就是DSTC。他们因为各自的特性不同而有不一样的名称,同时可以规避博世的专利权。也因为有很多品牌自身没有对这套系统有独立的研发,所以直接购买博世的ESP,也就让ESP这个名称出现得比较频繁了。所以有时候看配置表,绝对不能单凭没有ESP的字眼,就随意判断这辆车安全配置不够。

前段时间,斯巴鲁的几款新车,让“EyeSight”这个名字出现在车友们的视野里。这套系统原理就是用两个彩色摄像头,模仿人的眼睛,识别车前障碍物,同时整合碰撞预警刹车以及车道偏移提示等功能。

其实目前主动安全系统的实现离不开的就是摄像头和雷达。除了斯巴鲁,还有奔驰的夜视系统,沃尔沃的主动刹车,还有本田最近一直在几个主力车型上力推的右侧盲区监测,这些都离不开摄像头和雷达感应。不过要真的说起来,大家最熟悉的肯定是倒车影像和倒车雷达。

每每提及倒车影像,总有人会摆出一副老司机的面孔,说什么这根本就是拉低车技的东西,我从来不用这样的怪话。随着倒车影像的普及,现在很多十万级别甚至更低价格的车都会配备,还是抵不住有的人频频倒车出事故。因为很多人忽略了一点,倒车影像是拍不到车尾的两个角的。仅仅依赖倒车影像确实是不可取的行为,但是能让驾驶者更直观的看到尾部和障碍物的距离,也让很多人对倒车不再恐惧。更高级的车甚至会在影像上显示车轮的行驶轨迹,进一步提升驾驶者的判断,也是一种功劳。


大概说了一些主动安全,那被动安全又有哪些呢?


安全带是我们最常见也最常使用的一种被动安全配置,如果哪一辆车敢不配备安全带,就不是省成本那么简单的事情了,而是拿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当儿戏。为了让人们能够使用安全带,厂家甚至加上了安全带提示,如果主副驾驶没有使用安全带,就会不停的发出烦人的提示音。而许多摄像头也开始进行拍照,对前排未系安全带的车辆进行处罚,可是后排却成为了一个死角,让许多人认为坐后排就不需要系安全带。


现在有的城市,已经开始强制要求后排乘客也要使用安全带,的确是一个让人拍手叫好的决定。

至于带有我国特色的安全带卡扣,我只能说,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生命安全都不在乎,你敢上他的车吗?

安全气囊也是广为人知的一种被动安全配置,它能在车辆碰撞的时候弹出,为乘客提供防撞保护。有数据显示,安全气囊可以有效减少20%头部受伤率、80%面部位的受伤率。但是很多驾驶者为了保护爱车,会为座椅包裹上一层套子,会在中控上放置香水瓶,这样的一些爱车行为往往会在紧要关头害了你。

我朋友开着一台S60,她的座椅上包裹了一层手感不错的皮套。首先这改变了原座椅的包裹性,在紧急时刻不能让安全带发挥固定作用。其次它遮挡住了侧气囊的弹出,等于人为让气囊失效。而中控上方的香水瓶,在副驾驶气囊弹出的时候带来的冲力甚至可以击穿人的头部。

不管是安全带还是安全气囊,都是在事故发生时尽可能减少乘客的损伤,真正直面事故和碰撞的就是车身了。吸能式的车身结构,是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减少伤害的被动安全设计。当车辆受到碰撞时,利用车身的形变缓解一部分撞击的能量。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与其配合的还有发动机下沉技术,在碰撞时让发动机整体倾斜着下沉一小段距离,不让发动机入侵驾驶室,留出充足的逃生空间。也有不少人会装一些所谓的底盘装甲,这个东西实用性怎么样我们不做讨论,但是安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是否和发动机下沉的位置有冲突。

目前市面上的安全配置都是经过无数次实验论证其可行性,而且以后的标准一定会越来越严格。想当初IIHS首次提出25%碰撞的时候,在大家心目中以安全著称的日系品牌都吃了瘪,也正是因为这样,让厂家对安全性不敢掉以轻心。


说了那么多,其实在这之前不少童鞋对这些安全配置也已经有了一定对认识。不少的安全配置可能终其车辆一生都不会使用一次,但是并不代表它们没用。说到底,安全驾驶才是保障行车安全的根本。

相关阅读
全部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_^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