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评论

空气的力量 汽车空气动力学入门知识

11-11 12433 陈靖航  

空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无处不在却又被我们忽略的东西隐藏着什么?毫无疑问,空气拥有着巨大的力量,它能轻而易举摧毁人类的城市,却又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清爽。空气对汽车有何影响?今天,教授打算与大家聊聊有关空气和汽车的那点事,在接下来的文字中,大家将会对空气动力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何为空气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简称气动力学,是一门极其重要但极其艰深的学科。一般而言,空气动力学划分为高速气动力学低速气动力学,对于汽车而言,其属于低速气动力学范畴,这个部分主要研究空气的流动性及温度等作用。对于普通家用车而言,拥有优秀气动设计的汽车会更安静更省油,速度更快。鉴于这个科目的科普难度,在本文中,我们将只讨论气动力学最基础的原理,同时通过一些例子,告诉大家怎样的改装是不利的。

气流及伯努利定律

在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得弄清楚空气流动的本质---分子移动。在不受到外力的状态下(平衡状态),气体分子是呈自由运动的,运动方向不一,彼此间时不时会出现碰撞,但一旦受到外力作用(如地球自转),空气分子就会向某一个方向运动,这正是流动的空气,或者简称气流生成的原因。但空气分子即使向同一方向运动,仍然会受到各种各样外部力量的影响,空气流动会产生压力流速两个特性,对上述两个特性的研究,正是气动力学的基础之一。

那么,气流流速和压力会怎样变化呢?我们不妨开一下脑洞,设想一个中间宽两头窄的圆形容器,让空气流过这个容器,流速与压力将怎么变化呢?一位叫伯努利的科学家在经过计算后,得出:在直径越小的区域,流速加快,压力减低;在直径越大的区域,流速减慢,压力增加。也就是说,当空气经过越狭窄的地区,压力减少,流速加快,而通过较宽敞的地区时,压力会增加,流速会减慢。(伯努利定律)

当然,伯努利自己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个特性,后来,由一位叫尤拉的数学家将这个定律转化为精确的数学公式,人们才第一次可以精确计算气流特性,这条方程,称为尤拉方程。(尤拉方程启发了后来的气体梯度及气流粘性研究,但由于太过复杂,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

升力与下压力

接下来要说到的是另外两个名词:流场和流线。什么叫流线?如果我们把气流的流动用一条直线表示,这条我们虚构出来,但确实存在的“线”,就是流线。而流场,则是指流体存在的某个区域。下面一张图很直观地表述了流线与流场。

当气流遇到固体,例如汽车车体时。流线会发生变化,同时,附近的流场也会有变化。我们认真看看上图,根据伯努利定律,在凸起的物体上方,在流场缩小的情况下,压力减低流速加快,因此会在物体上方出现一个低压区,由于大气压作用,这个固体会被下方较大的气压抬起,这就是升力的产生机制

我们不妨看看普通家用车的侧面线条与图中这个物体,是不是很类似?实际上,汽车本身的设计就是一个升力体,对于赛车而言,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把升力减低,甚至产生负升力,也就是下压力。但对于普通家用车而言,气流对它们产生的,绝大多数是升力,而几乎无法产生下压力。而且,车身越高的汽车,产生的升力也就越大,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那升力有什么坏处?首先,它会让车子的操控性减低,速度越高,对车子的操控性影响就越大,驾驶者会觉得车子发飘,难以控制,这些都是缺点。而要消除这种缺点,我们只能通过两个方法解决:第一种,也是最简单的,加大车子自重,用重量去抵消升力影响。第二,通过对车身的重新设计,对气动力学进行优化,让车子的升力量减少

尾翼不能随便装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哪用得着那么麻烦,直接装尾翼就可以了啊!人家赛车都是有尾翼的啊!实际上,在民用车上装尾翼毫无必要。首先,尾翼确实能产生大量下压力,但这是建立在巨大风阻的前提下的。尾翼实际上就是一块强行让空气减速的板,一方面,空气减速了确实能产生下压力,但另一方面,又会产生巨大的空气阻力,这些空气阻力会让车子加速困难,油耗居高不下。

而且相当一部分在汽配城出售的改装用尾翼,由于没有经过严格的气动测试,不仅会产生巨大风阻,还很有可能无法产生有效的下压力,甚至于有些尾翼产生的还是升力。我们的车不是赛车,我们不需要像赛车那样过弯,车子出厂的外形已经经过严格的气动测试,足够满足日常使用了,千万不要自己乱加尾翼或者前扰流板,这些看似炫酷的东西,都是要经过极其严格的匹配才能发挥出应有作用的。

后记

实际上,今天说的只是空气动力学的冰山一角,即使是基础理论,也有太多未曾涉猎,例如紊流与层流,雷诺数和边界层、气流粘性等知识,这些都无法尽述,在将来的日子里,教授还会陆续为大家解开空气动力学的神秘面纱,敬请期待

资料支持:《Beyond The Apex》



相关阅读
全部评论
陕西西安用户
2015-05-24陕西西安
好,赞一个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