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基本上每台车都有的东西(纯电动车没有变速箱),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向轮胎输送动力。是一台汽车上最基本的部件之一。但大家有没有想过,现在市面上都有哪些变速箱?它们之中谁才是未来家用车发展的方向?
手动变速箱(MT)
这是历史最悠久,也是最普及的变速箱。手动变速箱相信大家都见得多了,一个换挡杆加一个离合器,这个让很多新手司机皱眉头的东西是目前全世界普及率最高的变速箱。手动变速箱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它传动效率非常高,结构简单,故障率极低,维修难度也非常低。但操作复杂,体力劳损大。,手动变速箱其实不存在被淘汰一说,只要传统内燃机汽车还存在,手动变速箱就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因为它所能带来的机械操控感,是任何一种变速箱都无法给与的。
手动变速箱的原理其实很简单,两组齿轮,一组负责输入动力,一组负责输出动力,加上换挡拨叉和同步器,这就完事了,很简单的齿轮传动。
自动变速箱(AT)
也是很常见的变速箱。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自动变速箱的结构却是所有变速箱里面最复杂的,也是最难以制造的。自动变速箱的优点很多,操作轻松,自己会换挡不用人工干预,故障率也很低,只需要定期换变速箱油,基本上不会出什么问题。但缺点是传动效率不高,换挡慢,拖累油耗,但随着现在AT技术进步,上述问题已经好很多了。
说到原理(高能警告),可能大家看过教授昨天那篇关于自动变速箱的文章的,都会觉得一头雾水。不是教授说不好,而是这东西真就是那么复杂。用最简单的话说,自动变速箱由好几组行星齿轮传动架构组成。每一组行星齿轮组由行星齿轮、太阳轮和行星架三个活动部件构成。每一组行星齿轮组都会有若干个离合器和摩擦片,变速箱电脑通过分析后,向液压板(液压板是一个负责向离合器和摩擦片施加压力的,非常复杂的液压装置,安装在变速箱底部,里面由密密麻麻的液压管路构成)发出指令,液压板向其中一组行星齿轮组的其中一个或者多个离合器或者摩擦片施压或泄压,让其中某一个或两个部件停止旋转,这样在复杂的齿轮作用力下,动力就能传递出去了。
而至于液力变矩器,其实简单说就是两个对转的风扇,但“风扇”之间充满着粘稠的传动油,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类似于液压传动的增扭作用,大概就是这样,希望大家都还看得懂吧·····
无级变速箱(CVT)
CVT现在应用范围很广,它有AT的优点,但结构上又比AT简单得多。CVT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保持发动机转速在最佳燃油消耗水平上,对省油有帮助。但CVT由于结构限制,无法承受过大的扭矩输出,因此这种变速箱,一直以来都只是装配在一些小型车上(当然,奥迪A6也有用CVT的型号)
结构上,CVT真的很简单,还记得小时候玩的回力车吗?CVT的原理类似那种。CVT本身由两个钢轮和一条钢带组成,通过两个钢轮让钢带实现传动比的线性调整,原理非常简单。
双离合变速箱(DCT)
尽管大众称之为DSG,但实际上这种变速箱应当称作DCT。双离合最大的优势就是换挡速度极快,几乎一瞬间就能完成,但双离合最近也被爆出了不少质量问题,原因多数在于离合器过热导致的保护性断档。
从原理上,双离合与MT几乎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双离合变速箱有两个输入轴,每个输入轴对应一组档位、一个离合器。当挂上奇数档位时,实际上偶数档位已经挂上了,只是离合器没有接入。要换挡时,奇数档位离合器脱开,偶数档位离合器接入,这就完成了一次换挡。
谁是未来的方向?
就我国现实状况而言,最适合我们的,会是传统自动变速箱。虽然双离合有着诸多优势,但低速行车时双离合容易过热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大厂家。虽然AT当前还存在换挡速度慢等问题,但北美通用汽车的8L90 8速自动变速箱的换挡速度已经超过了保时捷的PDK双离合变速箱这一事件可以看出,AT同样具有很高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