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国内,买一辆旅行车会被人说成为“情怀”买单。旅行车,真的是如名字所示,要去旅行才能买的车吗?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来了解下旅行车这一类车型的发展史。众所周知,旅行车在欧洲十分风靡,但旅行车的起源却不在欧洲,而是在美国。在上个世纪初期,人类主要的出行方式还是火车,火车除了运送人,也要运输大批量的货物,所以那时出现了一种专门用于在火车站周围运送货物和行李的车,这种车由木质的乘客舱和钢质的发动机舱组成,这类车就是”旅行车“的原型了。
旅行车的英文名是Station Wagon,Station的意思是"站、火车站、站台”,Wagon的意思是“四轮的运货马车”,所以从字面意思来看,“旅行车”一开始也是指的火车站周围的运货车。
需要用木材来制作的车厢,耗时长,人工成本高,后期保养也麻烦,因此当时一般都是商用运营性质的。但是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旅行车仿佛是丑小鸭变成天鹅了,受到了当时的富人阶级的追捧,各大车厂纷纷推出自家的高端旅行车,拥有一辆这种有着豪华木质车厢的旅行车成为了尊贵身份的象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落后的事物终究会被先进的事物取代的,旅行车的木质车身有着诸多缺点,并不适合旅行车的普及,全钢车身的旅行车应运而生。二战后,Jeep在威利斯的基础上,打造了一辆名字也叫做“Station Wagon”的车型,这款车可以视为是我们当代旅行车的开山鼻祖。
我们再来看看现在旅行车比较火热的欧洲。为什么欧洲比较热衷旅行车?网上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二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很快,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经常去旅行享受生活。在外出旅行时,他们需要比较大的空间来装载行李,所以旅行车的巨大的后备箱空,还加上车顶行李架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另一种说法则比较朴实点:最开始欧洲旅行车是起源于冰天雪地的北欧,因为北欧常年都是天寒地冻的,所以为了在恶劣天气下尽可能上出门,北欧的民众们每次去超市采购时,都是一次性买大量的货物,所以旅行车也很好地迎合了这种需求。
沃尔沃是来源于北欧瑞典的品牌,它也是欧洲旅行车市场的拓荒者,PV445就是沃尔沃推出的首款厢式旅行车。像是奔驰这种大厂肯定不会放过这样的市场的,奔驰曾今推出过基于W111系列的S级旅行车,那是唯一的S级旅行车了,如果有收藏的话,现在价值不得了啊。
大致了解了旅行车的发展史后,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旅行车最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就是拥有比普通轿车要大得多的后备厢装载能力,也就是更好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你可以说用于旅行很适合,但普通民众用于日常生活也很适合。旅行车的本质上也就是有着更大后备厢的三厢车而已。没有必要把旅行车神化,抬高它的定位。
那为什么现如今国内旅行车会被“情怀”二字绑架呢?主要还是和旅行车从开始引进中国就水土不服的悲惨经历有关。最初尝试“吃螃蟹”的汽车厂商是大众和标志,改革开放初期,他们将自家的旅行车引进国内,但是当时中国人对于车的概念是“有屁股的车才是车”,这也导致了有着类两厢车造型的旅行车销量十分惨淡,其他厂商看到这样的情况也不敢大规模地引进这类旅行车了。
其实大众的桑塔纳旅行版还是火过一阵子的,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它实现了国产化,从而有了一个相对亲民的价格,加上桑塔纳那时皮实耐用的特点和特有的超大尾箱,一度还卖得不错,只是后来桑旅一直不改款,到后面也只有落得停产的命运。
会被绑上“情怀”二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价格,因为前期引进的旅行车的悲惨遭遇,导致后期敢引进中国的旅行车都是豪华品牌进口车型,像是宝马5系旅行版、3系旅行版、奔驰C级旅行版、大众迈腾旅行版之类的。比普通国产三厢车高出一大截的价格让消费者望而止步。这贵出的价格也就被大家称为“情怀”价。
然而万物都是处在变化之中,近两年,旅行车在中国又开始有了崛起的迹象。除开那些贵的进口车型,大众推出了一款叫做蔚领的旅行车,斯柯达将明锐旅行版进行了国产化,别克也推出一款类旅行车,叫做阅朗,这些都是国产化的旅行轿车,价格与普通三厢轿车相差无几,让人们买旅行车不再加“情怀”价。甚至,5W都不到就能买到旅行车,没错,就是宝骏310W。
现在中国站在风口上的车型是SUV,很多人买SUV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后备厢大,可以满足家庭日常装载货物的需求,尤其是有小孩的家庭,需要放推车之类的大件物品。从这点看来旅行车是完全可以胜任,同时兼具轿车的舒适性和操控性,当然SUV也有自身高坐姿,通过性好的优势。两者可以说是不相伯仲的。在中国现在开放二胎政策的大环境下,旅行车完全有潜力成为中国市场下一个站在风口的车型。
但是要想旅行车火起来,关键的有两点。第一是提升旅行车认知度和认可度。前面也说了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国内对于旅行车的认知还是有所偏颇的,要想缓解或者说消除这种现象,就需要主流汽车品牌愿意更加全面地将自家旗下的旅行车投放在中国市场,旅行车在电视上和马路上出现得多了,大家也就会以平常车来看待旅行车了。好在,大众、别克这些大厂已经开始行动了,就希望其他厂商也快点跟上。
第二点至关重要,就是要国产化。离开价格谈买车都是耍流氓的。将家族旅行车引进并国产化,价格与同平台国产轿车相差无几,丢弃之前纯进口要付出的“情怀税”,这样,消费者才会考虑购买旅行车。
作为一个旅行车车迷,无论从感性还是理性角度出发,我都认为旅行车是挺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一类车型。几个大牌厂商也开始试水旅行车,前途一片光明不是吗?当然旅行车要真正发力还是需要挺长一段时间的,让我们一起期待旅行车在中国的美好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