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Uber自动驾驶汽车撞人致死,使得自动驾驶再次成为众人讨论的焦点。回顾这些年,自动驾驶事故并不少见,并不只有Uber一家,还有谷歌的“撞车门”事件、特斯拉“自动驾驶”在国内的致死车祸等。
丰田北美CEO吉姆-伦茨表示,自动驾驶汽车在早期阶段可能每年夺走数百人的生命,但这一技术最终将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大多数的汽车厂家和科技公司都在努力的给消费者描绘这样的场景:手机远程启动汽车,汽车就会自动开到身边打开车门,上了车以后,你可以放任不管方向盘,刷刷手机平板,看看报纸杂志,或者小憩一会等等,汽车就会自动驾驶到达目的地。然而,这一切都基于自动驾驶的实现。那么,什么是自动驾驶呢?
对于自动驾驶很多人存在一些误解,认为自动驾驶就是无人驾驶,其实自动驾驶有多个等级的划分,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人的参与度。低级别的自动驾驶更多是起到驾驶辅助的作用,仍然需要人的决策和操作,而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是基本不需要人类做任何驾驶决策的,达到完全自动化的程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
自动驾驶的原理并不算复杂,简单的来讲,就是用一套系统来替代驾驶员的作用。通过各类传感器模拟人的眼睛和耳朵,把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输送到车载电脑,电脑对各种信息进行判断和处理后,并作出相应指示操作。该系统组成包括了雷达传感器、视觉摄像头、激光雷达、微型传感器和主控电脑等。
即便原理较简单,但真正实现起来还是相当困难的,需要运用多种技术,而且造价较为昂贵,这也是自动驾驶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就拿国内百度的无人车来说,车身所用的激光雷达就高达50万元一个,车载大脑也接近20万元一台服务器,一台自动驾驶汽车本达到了上百万元。实话说,这样的成本能买到一辆超级跑车了,还能享受驾驶的乐趣。
自动驾驶安全吗?或者说自动驾驶真的就比人类驾驶安全?
根据毕马威(KPMG)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自动驾驶汽车被认为可以消除由于人为错误导致的90-95%的道路交通事故,每年可避免100万人丧生。
事实上,目前的自动驾驶事故接连发生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汽车厂家和科技公司不遗余力的宣传,炫耀自己的自动驾驶功能有多么的厉(niu)害(bi),使得消费者误读了自动驾驶与无人驾驶。
正如前面所强调的,自动驾驶并不等同于无人驾驶,现阶段的自动驾驶,更准确的说应该是驾驶辅助系统,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更多是起到辅助驾驶的作用。而且这些驾驶辅助系统就算在实验场景中也并非百分百能成功,自动刹车测试失败的视频在网上并不少见。
而公开的道路上,除了正常的车流和人流以外,还有突然的刹车、变道、飞奔过来的孩子和小动物等等,对于这些场景,都是目前电脑难以胜任的。
在自动驾驶技术处于发展期,很不完善的阶段,就过早的允许在城市道路中进行测试,使得城市道路成为自动驾驶的实验室,这种做法是否有点急功近利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想这些自动驾驶的开发企业更应该去投资兴建自己的高度仿真的模拟试验场地吧,等技术进一步成熟再进行真实道路的测试。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自动(无人)驾驶责任的划分。由于自动驾驶汽车操作系统的复杂性和紧密性,软件的BUG、技术的漏洞、黑客的攻击、网络故障、传感器失灵、车主没有按照规定保养等情况下都有可能酿成事故。因为是自动驾驶的汽车,车上的人员只是充当乘客的身份,也就无需承担法律责任,所以汽车生产商、车主、软件供应商等等都有可能是责任的主体,责任的划分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自动驾驶离我们有多远?
尽管百度等企业的自动驾驶测试车辆已经开始正式上路测试,但自动驾驶真正进入到普通消费者中,仍需很长的时间。除了技术和监管问题没有解决以外,成本的控制也是一道难题,自动驾驶真正要降到比较亲民的价格,恐怕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另外,自动驾驶对于网络要求很高,需要5G网络的支持,而5G网络大规模商用仍需时日。
虽然自动驾驶出现了不少的事故,但我们并不能否认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人们或将不用担心堵车和停车问题,出行体验和安全性也会得到很好的提高。只是当汽车没有了方向盘以后,我们的生活中便少了一份开车的乐趣。到了那时候,你还会买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