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拥有156年历史底蕴的长安汽车,创新、变革、突破,随时保持将自己定位于创业者,是长安汽车前行的动力。历经第一次创业,长安成为微型汽车的引领者。第二轮创业,进军乘用车领域,经过十年的发展,长安品牌汽车产销累计突破1000万辆,成为中国品牌汽车领导者。2018北京车展成为长安汽车展现其自身“黑科技”的最佳舞台。
先期战略 引爆车展
长安汽车在2017年先后发布了生命动感“智”“色”双旋设计理念和香格里拉计划,可以说这两次重要的决策发布,是以长安基于对中国汽车产业精准把握为基础的。基于全新理念与转型计划,一方面,长安汽车奠定轿车与SUV车型的家族化设计风格,加快不同车型的研发时间;另一方面,智能化是长安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这一决策的制定,让长安汽车在汽车产业发展中始终占在领军者的地位。
新CS75亮相车展 智炫黑科技
长安汽车在本届车展上发布了新CS75,售价9.98万元——15.98万元,而CS75曾经是长安SUV系列的当家花旦,久经沙场的它如今已经焕然一新,基于品牌向上理念打造,无论品质感还是颜值,明显更加诱人。
值得点赞的是新CS75将搭载自动驾驶核心技术APA4.0,是继CS55 IACC量产测试之后,第二款搭载自动驾驶核心技术的量产车型。可以实现单车道自动辅助驾驶, 并有交通拥堵辅助驾驶、车道保持辅助、自动减速过弯、智能限速辅助、场景重构等功能,最大程度上降低驾驶者因疲劳导致的交通安全隐患。
普及新能源 逸动EV460战略亮相
向新能源化进行战略转移,是长安汽车现阶段最为重要的核心发展方向之一。其中本次亮相的逸动EV460搭载52.56kWh三元锂电池,NEDC续航里程达到405km,等速续航里程在460km以上,续航里程处于同级别领先水平。其配备的6.6kw充电机,大大提高了充电效率,快充45min即可充满80%,慢充一个晚上就可以完全充满(8小时)。为了解决冬天、夏天充电难这个问题问题, 逸动EV460全系标配水冷系统,真正告别充电难的窘境,并且百公里耗电仅为14.2,真正做到出行无忧。
至于,长安CS75PHEV在燃油版本基础之上,通过增加动力电池与电驱动模块,让大块头拥有大智慧,除了更加省油之外,原本就为其配备的诸多智能化配置,也让其在未来更加具有竞争优势。
透过车展 看未来
无人驾驶与新能源技术,一方面是未来汽车道路安全的终极解决之策,另一方面在自然资源日渐匮乏的今天,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也是迫在眉睫。透过长安车展先后亮相的多款车型,无论是无人驾驶技术,还是新能源领域,表现均已超过市场同价位车型。对于这两方面的技术储备,基于长远的市场生存空间,长安汽车在投入已经可以获得一定的技术红利。
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及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协会(SAE)将汽车自动化定义为5个级别,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在售车型基本处于L1级别,而长安CS55与睿骋CC已经搭载L2级别无人驾驶技术。
按照SAE的分级标准,第2级技术和第3级技术之间,便已经存在相当大的技术跨度。使用第1级和第2级辅助驾驶功能时,人类驾驶员必须时刻关注路况,并及时对各种复杂情况做出反应。在SAE定义的第3级技术标准中,监控路况的任务由自动驾驶系统来完成,这需要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可视摄像头等多种监测设备共同协作,并需要处理器快速对监测情况作出准确判断。正因如此,通常无人驾驶将第2级和第3级之间的分界线,视作“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的区别所在。
从接管程度上来看,只有到了L4级别,车辆才能做到自主驾驶、自主监测、自主接管,完全可以将驾驶提升至无人领域。从商业化的视角来看,第2级或第3级的自动驾驶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依旧无法摆脱对人的依赖,而长安汽车在近期科技成果展上发布第4级自动驾驶,在未来才是具有商业价值体现。
目前,长安汽车已掌握了智能互联、智能交互、智能驾驶三大类100余项智能化技术。
2016年4月,长安睿骋无人驾驶汽车从重庆到北京行驶2000KM,完成国内首个超长无人驾驶测试,引发全球关注;
2017年7月,APA6.0(远程全自动驾驶)技术搭载CS55成功完成国内首次测试;
2017年11月,长安汽车获得了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交通管理局颁发的“美国加州路测无人驾驶汽车测试牌照”,标志着长安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步伐再次提速;
2017年12月,完整融合V2X、远程自动泊车、自动驾驶的L4级网联式城区无人驾驶系统完成国内首测;
2018年4月18日,长安汽车再次迎来了其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里程碑时刻,在由重庆市政府主办的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启动仪式上,长安获得了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
至于纯电动领域的投放,长安汽车在发布香格里拉计划之后,对新能源领域的投入更加迅速,已经有多款新品上市:包括新奔奔EV260、新逸动EV300、逸动PHEV、CS15EV和今天已经推出CS75PHEV、逸动EV460等。
在新能源领域,长安如今已经属于主流水准,无论是续航里程还是三电系统,长安汽车一直在稳固前行。除此之外,基于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体系,长安汽车在新能源车型方面,包括驾驶感受、底盘调教等方面,明显优于竞品车型。
长安新能源依托长安汽车母品牌研发平台,当下已经建成新能源6大领域的15个实验室,形成2380项试验规范,累计申报专利580项;拥有9项软件著作权,承担了电磁兼容性能等20余个共性技术研究项目;控制技术获得中国第一个IS26262国际认证,长安汽车的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三电”技术等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性水平。
创业再创业 尊定长安如今
在长安汽车的整体发展过程中,突破、创新是长安汽车品牌发展的主基调,历经两次创业让长安汽车一直处于领军者地位。其中,第一次创业实现了自主造车“从0到1”。第二次创业则实现了技术自主,在全球研发布局的基础上推出高品质车型。
张宝林董事长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技术是一个企业成长的根基。一个企业从长远的发展看,根基应该在自己手中。长安汽车的第二次创业,基于全球研发体系快速开展,将全球优势资源集中、吸收、应用,也让我们看到了长安汽车在制造、车身、动力、底盘、操控、智能等多方面技术的快速增长。
对于国内自主品牌发展而言,因技术的落后,受制于人是不争得事实,将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并通过全球优势技术的融会贯通,让未来发展更具潜力,是长安汽车经久不衰的动力源泉。也是中国品牌向上发展,甚至突破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冲击的坚实基础。
第三次创业 突破国际封锁
在经历过两次创业之后,长安又迎来了自身第三次创业,如此频繁的创业精神,是长安汽车对市场脉搏的把握。
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战略”的核心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创”业、“创”新、“创”变、“创”速。如今的市场环境日渐焦灼,既要面临自主上升,又要面对合资价格下探,唯有品牌继续上升,成为国际一线,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为此,长安汽车提出了新理念,即创业、创新、创变、创速,除了进一步加强对智能化领域的核心技术积累以外,对客户群体以及销售网络的重新整合,也是长安汽车对未来规划的重要方向。
总结:
长安汽车作为国内汽车市场的见证者,见证了整个发展历程,深知“变革”的重要性,不遗余力的打造全球研发体系,将优势资源融入并消化。近些年的技术积累已经换来了长安汽车的跨越式进步。尤其是在智能化领域。在无人驾驶领域,L2级别技术的量产化应用,已经成为众多车企之中的领先者,也让众多跻身无人驾驶领域的企业,看到了长安汽车在此领域的雄厚研发实力。
基于全球研发体系之下的长安新款车型,在整体基础性能方面,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在此基础之上,高科技智能化技术功能的加入,让新款车型更加安全、更加便捷、也更加懂你,可以说是在冷冰冰的机械之上,通过科技增加了一丝温度,而这种温度对于长安来说绝对是对终端消费者的一众关怀。
新能源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另一个终极解决之策,长安汽车不仅率先公布香格里拉计划,也在背后默默的付出行动,多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车型集中亮相发售,直击消费者痛点。
创业、再创业实际上长安已经获得了相当充沛的回报,而这些对于一个充满民族自豪感的品牌是不够的。在第三次创业发布后,长安汽车将向更高领域发展,力争在未来成为国际一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