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粉丝给教授留言询问某某车型该买什么配置、某某配置怎么样,通常来说教授都会一一解答,推荐最值得买的配置车型,然而实际上,选车型有一个小技巧,也是教授多年来帮车友选车的一点小规律:
很多时候,低配、中配车型的性价比是相对较高的,为什么呢?听教授给你分析分析。
高使用率和较实用的配置主要集中在中低配
首先,什么配置是最常用,最实用的?雷达、影像、气囊、ESP、皮座椅、中控、手机互联,这些大概是最常用常见的了。
拿荣威i6这款车做栗子,10万级的高品质家轿,荣威i6是教授经常推荐的车型,不仅有着媲美合资车的外观设计,超低风阻不是样子货,乘坐空间宽敞,内饰设计和做工质感相当出色,是难得的高品质自主车型。
回到主题,为什么说中低配值得买?i6指导价是8.98-14.38万,1.0T三缸的车型有9.48/10.48/11.38(万元)三个价格,教授知道很多人都不喜欢3缸机所以这里就不谈,然后是1.5T的车型,价格跨度是8.98到14.38万元共六款车型,最低配和次低配相差1.7万,往后的车型差距基本都是1万。
推荐中配11.68万的自动旗舰版,刚好就是价格第三的车型,只比乞丐版高出2.7万元,然后我们来看看这2.7万元有多值。
先看手动风尚标配配置:两个气囊、胎压监测、ESP、上坡辅助、织物座椅、车载蓝牙、卤素光源、16寸轮胎、手动挡,可以说非常素,基本是代步够用,没什么舒适性配置,连中控屏都没有;
然后手动豪华型,多加1.7万,得到的配置就非常多了,增加了前排侧气囊、后雷达、倒车影像、天窗、无钥匙进入/一键启动、皮的方向盘和座椅、中控屏、CarPlay手机互联、车窗一键升降还有后视镜加热,增加了十来项,平均1千多/项,1.7万值吗?相当值。
推荐自动旗舰是从方便和省心的角度出发,喜欢手动挡的朋友买次低配就OK了,那么看看再加1万可以多出什么?换上了7速双离合变速箱,轮胎尺寸升级到17寸,还多出定速巡航、AUTOHOLD、腰部支撑,仅1万,物有所值。
高配主要集中科技性配置
一般的高配、顶配车型主要是堆砌科技性配置例如:主动刹车、自动泊车、智能车联、语音控制、导航或者是更高档的悬挂。
再举一个栗子,现代ix35,教授推荐畅质版,刚刚好是中间的价格,其配置就包括:胎压监测、倒车影像、天窗、无钥匙进入、一键启动、皮座椅、CarPlay等等,完全够用。
再下一个配置“畅联版”你会发现,多出的配置就是主动刹车系统、车载导航和车联网,主动刹车系统其实还好,但是车联网这个东西,很多时候噱头大于实际,做得好的品牌也没几家,而且利用率极低,教授觉得还不如交给手机去做吧。
还有一些配置,譬如自动泊车,新手还会用一下,而且车位辨别、操作前提和操作时间,远比手动泊车费时间,很多老司机,基本靠雷达就能完成泊车,一分钟都不用,自动泊车?浪费时间罢了。
价位容易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高配的车型,尤其是顶配,其价格会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例如你打算买一辆顶配的紧凑型轿车,那么你就会发现,中型车很大优惠呀,扣除优惠之后价格跟顶配的紧凑型车差不多,不如买更大更强的中型车,比如威朗,然后你会发现其价格已经可以买到中型的君威了;
然后如果你打算顶配中型车,然后你又发现可以买到其他中大型车了。。。。然后就会陷入加钱——升级——加钱——升级的循环,最后你就会变成网上的一个段子,本来是去看自行车的,看到最后看劳斯莱斯去了,然而发现身上只有两千块,驾照还没考….
高配车型性价比不高
一般来说,比较热销的是中配车型,优惠幅度比较稳定,价格相对透明,而高配和顶配的车型,由于卖得少,各地各店库存有一定差异,各类车型的优惠幅度不等,性价比不稳定,这里举两个栗子对比大众CC和日产天籁。
大众CC,这一代车型由于正处于生命末期,换代车已经快来了,现在优惠幅度巨大,很多地方有着8万元左右的优惠(附加条件这里就不谈了),1.8T和2.0T的优惠比较稳定,而顶配的3.0 V6车型就不一定了,优惠10万的都有,原因大概是受排量指标影响了。
而日产天籁也是快要换代的车型,优惠幅度挺可观的,而顶配公爵车型除外,其轴距达到2.9米,比普通版长了十多厘米,属于天籁的图腾式车型,普通版的优惠幅度在2-3万元左右,而公爵版车型则要比普通版少几大千。
另外,从二手车的角度来看,高配车的性价比不是很高,首先保有量不如中低配大,保值率自然不如中低配的稳定,其次买新车的时候多万两三万买的高配,卖出去的价格往往跟中低配车型是差不多的,因为买二手车的人,注重的是实用和耐用,配置和动力,并不是首选项,没多少人会冲着高配二手车去的,而且在现在推行小排量涡轮的潮流下,大排量的贬值率尤甚。
其实我们选车是只需要把自己最需要的配置列出来,对着车型配置表,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车型,另外就是不要被一些噱头配置吸引,一般来说,次低配到中配就已经能满足你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