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车、跑车和超跑一直对双离合变速箱情有独钟,起初双离合变速箱一直用于赛车,2003年高尔夫R32成为第一款搭载双离合变速箱的民用车,随后大众集团开始大规模量产双离合,如今大众和奥迪几乎绝大部分车型都配备了双离合变速箱。
与欧洲企业相反的是,日系车对双离合异常谨慎!除了GT-R和NSX这些日本高性能跑车外,几乎民用车都不与双离合沾边,主要原因是双离合变速箱在拥堵的市区容易顿挫,不太适合日本国内用车环境!
作为德系豪华品牌中的一员大将,宝马却给双离合浇了盆冷水,从宝马全新M5开始日后的M系列车型不再使用双离合变速箱,取而代之是采埃孚的8挡液力自动变速箱。宝马给出的解释是,双离合无法承受更大的扭矩,随着技术进步双离合换挡快重量轻的优势也不复存在。难道双离合真的是穷途末路了?这应该会成为不少玩车人士饭桌上所聊的话题,那么又有必要增加一点谈资了!
宝马这番言论并不是瞎扯,以双离合变速箱为例,日产GTR换挡时间为0.15秒,奔弛AMG为0.1秒,但是2007雷克萨斯IS F推出的8挡液力自动变速箱升挡时间也只需0.1秒,部分性能基本和双离合相当,10年后的液力自动变速箱性能赶上双离合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自从AT变速箱的液力变矩器装备了锁止机构后燃油经济性大幅提高,而近几年AT变速箱的重量和尺寸都有明显进步,这刚好符合性能车对空间和配重的需求。
由于液力AT自动变速箱因为是行星齿轮组结构,所以它可以跳挡,比如从7挡直接降到3挡,这点双离合根本做不到。双离合虽然逐级升降挡贼快,但变速箱一旦没有预料道驾驶员意图,那就会出现非常尴尬的一幕,明明是要降挡结果却升了一个挡,最后变速箱发现不对便迟疑了一下又逐级降挡,这个换挡过程可能耗时N秒而且伴随着感人的顿挫。
部分高性能车抛弃双离合的另一个原因是,双离合产品覆盖面不够广。比如民用量产的双离合变速箱其最大承受扭矩基本都在700N.m以内,保时捷的8DCT除外。而民用8AT变速箱能承受1000N.m扭矩的比比皆是,新引擎马力扭矩越来越大,但可选的双离合变速箱却很少,为几款不走量的车研发新变速箱显然是亏本买卖!
大家可能觉得双离合真要凉了!但教授可不这么认为,双离合变速箱毕竟是自带BUFF,再好的液力自动变速箱也只能再7000多转徘徊,再差的双离合也是7200转干它。性能好一点的双离合变速箱能支持转速达9000转的发动机,顶尖的双离合变速箱上万转都不是事,高速转是双离合的看家本领!AT变速箱的液力变矩器能很好化解低速换挡引起的顿挫,但它却无法模拟出离合器相互啮合或者说半联动时的驾驶感受,因此双离合仍然是驾驶感受最接近手动挡的自动变速箱,光靠这两点就能拉拢不少高性能车。
教授总结
一大堆性能车开始弃暗投明换装8AT,而且各个理由都很充实,但归根结底是因为大家都不玩高转了,这听起来像不像一个悲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