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得好,别的汽车品牌研究车,大众研究的是中国消费者。
其实很多人买家用车,关注的无非就是实惠。
外观大气点,但车子又不能太大,方便停车;空间呢,一家几口人坐得下,而且坐得舒适;最好是省油,维修保养什么的方便点,也不要太贵;至于动力,够用就可以;什么各种天花乱坠的高科技配置,根本不需要。
于是就有了朗逸这款车。
在它上市的十年间,超过350万台的销量也印证了消费者对它的喜爱。今天就给大家看看这款全新的朗逸plus。
外观
既然是朗逸Plus,外观上给人感觉比现款要大了一号。
除了因为它的轴距和长宽高都有所增加,还得益于它对整个线条做了全新的布置。
上一代中网是连着大灯的一个大横条,和大部分得大众车型相同。
新款在这个基础上,加大了中网,往下延伸,前脸看起来更加的大气,对墨守成规的大众来说是很难得的设计。
线条方面呢,从车头圆润的拐角开始,到整个腰身,再到尾灯,整个车身都饱满了许多。
而且尾部有点往溜背设计靠拢,跟现款的平直造型相比,更加修长、流畅。
整体来说,新款很符合家用车的简约大方的外观定位。
内饰
内饰整体还是保持大众一贯的中规中矩的风格,横的,竖的,直的,没有太多的惊喜。
不过从一些变动上可以看出,这次大众还是给设计师不少的发挥空间。
比如新增的这一块渐变拉丝的仿钢琴烤漆的面板,高级感提升了,加上内饰明亮得配色,都是在同级大众车上难得的设计。
新车还有电子手刹和autohold的功能,而且是全系标配。
大屏幕操作起来很方便,有carplay手机映射功能,但除了豪华版之外,倒车影像、定速巡航这些需要选配。
整个内饰美中不足的就是中控台一大片硬塑料板没有变化,有点压制住了它的档次,而且遮阳板上依然没有化妆镜。
储物空间还可以,插卡的地方倒是特别多。
老款的座椅一直因为又小又硬而被人诟病,换代后的朗逸plus,座椅绝对能给你惊喜。不仅比原来厚实了很多,而且弹性和手感都非常好,绝对能满足家用车对舒适度的要求。
空间
由于它整体尺寸变大了,后排空间也比上一代要宽敞。
坐垫加长了很多,整个腿部都可以撑托住。
出风口下方有两个USB接口,很实用的设计。
新款取消了中央扶手,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中间的座椅可以做得比较舒适,靠背比较宽,手感和两边的座椅也有着一样的软度和韧性。毕竟是家用车的定位嘛。
后备箱容积比上一代更大,510升,空间比较方正,对日常使用是足够了。里面放了一个非全尺寸备胎。
不过要是尾箱门上有把手就更好了。
动力
此次试驾的是自动舒适版,1.5升自然吸气,6挡手自一体,前置前驱。
开起来整体感受比较温和,它不会有强烈的操控感受,不会唤起你的激情,但对于家用车来说其实我们反而不需要这些。
它最大马力是116PS,最大扭矩150,油门比上一代轻快了很多,起步的时候很顺滑。
方向盘的手感也给人同样的平滑感受,虽然转向超过2.5圈,但是打起来很轻松。
它就像是一个每天陪伴你上下班,买个菜的安静的小伙伴。
对驾驶有较高要求的朋友可以看看它另外一个1.4t的版本,涡轮增压+缸内直喷+DSG双离合的黄金组合,既能提供不错的动力输出,又能很好的控制油耗,驾驶乐趣比现在这个版本更强。
很多人买车的时候会思考:我的钱到底花在了哪里?其实很多时候性价比都是渗透在车子内部的一些看不见的设计里。
像这台车,虽然它是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挂,后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挂,很常规的配置,调校也是偏向舒适。
但是在过一些连续减速带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它对颠簸的过滤,底盘很实很稳当,保证了乘坐的感受,不像有的车会有种松散的感觉。
在这一点上和同级的日系车对比还是非常优秀的。
朗逸之前采用的是PQ34L平台,大家可能对它有一种“老式”的感觉,毕竟这个平台是上一个年代的产物。
新款移到了万能的MQB平台。很多人就会认为,既然平台换了,技术肯定提高了很多咯。
我的理解是,换了更先进的平台,不代表车子就会多了很多高科技配置,但是,它肯定会降低成本,像现在新车配置更高了,售价却没有变化。
而且共用平台的话,零件的通用性也更高,售后维修保养会更有效率。
所以换新平台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个很好的消息,也让新车更有竞争力。
总结
这辆车的官方油耗只有5.5,刚才在车上实测了一下,天气有点热,空调也开了,加上在新车磨合期间油耗普遍偏高的情况下,也只有6点多,很夸张的一个数字,这个油耗还是很喜闻乐见的。
在现在紧凑型轿车竞争力这么大的环境下,全新朗逸plus到底能不能延续之前的销量传奇,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