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买车,空间是一大重点考虑的因素,也总是喜欢吐槽这辆车的乘坐空间小;后备厢空间不足等问题。车身尺寸摆在那里,乘坐空间与储物空间必定是一得一失,这是限制轿车的地方。而有一种车被称为瓦罐车,它的出现满足了鱼与熊掌兼得的空间,它在欧洲国家是爆款,但到了中国,却遭到了冷落,这是这么回事?
相必大家已经知道了本文的主角-旅行车了吧,旅行车最高起源于30年代的美国,当时还是铁路旁运输物料的车型。随着时代的发展,能装的旅行车受到了喜欢出行的欧洲人青睐,逐渐成为SUV在中国般的存在。旅行车有各种各样的叫法,最常见的就是wagon了,还有奥迪叫Avant、宝马叫Touring、奔驰叫Estate,基本上BBA的所有主流轿车都有旅行版,甚至法拉利都出过旅行车,可见旅行车在欧洲的受欢迎程度。
A6 Avant
RS6 Avant
欧洲还有美国都卖得不错,但到了中国,它就凉凉了。为什么?国情不同?中国的路太烂了,旅行车的通过性不强?造型怪异?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先聊一聊情怀?什么是情怀,即你得不到却又很经典的东西,比如汽车界里的跑车、老爷车等。一开始旅行车是可望不可及的,10年以前能买车的家庭都在少数,更别说进口的旅行车了。那时候国产的所谓桑旅、赛欧SRV、凯越旅行版、派力奥周末版都只是在原车的基础上强行拉长,与原车相比变扭不说,连旅行车强调的性能也没有。
Ferrari GTC4 Lusso
国内对旅行车的看法两极分化,一大部分忠实的瓦罐粉认为国产化的旅行车都是强行拉长的产物,除了储物空间外,旅行车的性能完全没有被继承。这一部分有着海归背景的人在国外感受过旅行车的魅力,他们往往驾驶的是奥迪A6 Avant或者RS6 Avant等旅行车,这些追求性能与空间共存的瓦罐粉自然看不上国产只是增加那点后备厢空间。
国产旅行车与进口的旅行车一对比,巨大的落差感就来了,特别是在国外并不贵的旅行车,加上各种关税到了中国,价格本身就不低,再跟轿车版的车型相比,还是轿车比较划算,这样一部分人迫于无奈就放弃了旅行车。
除了铁粉对旅行车有购车欲望,普通的消费者对它还是有那么一点兴趣的,毕竟价格与普通轿车差不多,但白白多了宽裕的后备厢空间,看起来很划算的样子。
最多人关注的国产旅行车是C-TREK蔚领,蔚领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多的关注,一是挂大众标,大众品质让人放心一些;二是它的价格不高,基本上与速腾一个价;三是外观设计较好,看起来没有那么怪异,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
蔚领已经如此引人注目了,但它还是摆脱不了小众的尴尬地位,很多人在对比速腾与蔚领时往往会选择速腾。除了旅行车不火的原因之外,更多的是蔚领的优惠力度不及速腾;蔚领中控屏及功能区位置设计过低,使用起来不方便也是一大原因。如果大众能够再优化一下价格,蔚领未必不能大火。
有一款旅行车从上市之前就一直备受车迷的期待,它就是明锐旅行版,不过17年8月底上市后并没有为明锐的销量带来过多的加持。造成这样的原因无非是价格和配置达不到车迷的预期,同价位的朗逸和蔚领的配置丰富程度双双高于明锐旅行版,若要论空间,还有蔚领的对手速腾在虎视眈眈着。无论哪一方面明锐旅行版都不占优势。
照这么看来国产旅行车之所以不能大热是因为轿车的竞争力太大,那么是否意味着低端的旅行车在中国才有出头之路。比如国产旅行车-宝骏310W,价格在4-6万,月销量在5000台左右。这个价位没有旅行车竞争者,空间又比同价位的轿车要好,所以宝骏310W是旅行车中卖得最好的那个。
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旅行车的存在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打价格战或者在低端车型发力注定无法让旅行车抬头。或许只有高端旅行车国产化,由高到低这样发展,才能有更多人接受旅行车。从目前SUV的颓势以及MPV的活跃来看,未来旅行车未必没有一展所长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