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林肯在海外悄然发布了一款特别版大陆,这是一款为纪念林肯品牌诞生80周年的特别车型,名曰Continental 80th Anniversary Coach Door Edition,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这款车型的最大特色:“Coach Door”,也就是马车门。
这种源自于马车车厢的对开式车门设计在数十年前比较常见,尤其是在汽车逐渐普及的时候,这样的对开式车门能够适应消费者使用马车的习惯,而且也更符合当时的审美需求。这种对开式车门的后门链接于车厢后侧,对开式车门在行驶中受到强风吹袭很可能导致后门被吹开,后排乘客也很可能因此掉出车外,因此对开式车门的后门也被称作“自杀门”。
如今,对开式车门已不多见,不过像劳斯莱斯这样的经典豪华品牌仍坚持使用对开式车门,随着车门锁止机构的完善以及车身空气动力学设计的发展,“自杀式”后门被强风吹开的风险已不复存在,而这种向后开启的车门还可以增大后排车门开口面积,让后排乘客上下车变得更方便。
劳斯莱斯是目前最钟情于对开式车门的汽车品牌。
为了方便后排乘客上下车,一些四座跑车也会采用对开门设计,马自达RX-8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些跑车的后门通常比较短小。
Mini Clubman也曾采用对开门设计,只不过Mini的对开门仅出现在副驾驶一侧。
那么除了源自马车的对开门之外,还有那些与众不同的车门设计呢?
鸥翼门
鸥翼门是一种通过安装于车顶的转轴向上翻折开启的车门设计,这种设计最早出现于专业赛车,由于管阵式车架结构使座舱侧面开口缩小,鸥翼门设计可以尽可能增加车门开口的面积,方便驾驶者和乘客上下车。不过对于街道车型来说,当驾驶者和乘客坐入车内后,他们就需要尽可能地向上伸出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关上这扇车门。
打开鸥翼门的奔驰300SL赛车。
奔驰300SL Gullwing因其赛车出身以及独特的鸥翼门设计而成为一代经典。
奔驰推出的300SL系列赛车及街道跑车是最经典的采用鸥翼门设计的车型,这一设计在2010年推出的SLS 63 AMG身上重新出现;而除了奔驰之外,像Pagani Huayra、Gumpert Apollo、特斯拉Model X等车型都有采用这种外形拉风的鸥翼门设计。
如没有配备电动或液压辅助装置,你就需要超乎常人的臂长才能顺利关上车门。
不过在街道车型身上,鸥翼门的作用更多还是为了耍帅,比如这款因电影《回到未来》而火遍全球的DMC 12跑车采用的就是楔形车身加鸥翼门的科幻外观。
特斯拉Model X也在其后门采用了鸥翼门设计,不过这一对鸥翼门可以电动开启且可折叠,让车门开启所需侧向空间大大减小。
特斯拉Model X的鸥翼门在打开时仅会占用少量侧面空间,因此在比较狭窄的停车环境中显得非常实用,但如果是在楼面高度较低的室内停车场,这一对鸥翼门可能就无法完全张开了。
蝶翼门
另外一种源自于专业赛车的车门结构就是以A柱或前翼子板上沿为支点向上翻折开启的“蝶翼门”,其诞生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在单体壳式车架和防滚架中获得最大的车门开口。
如今,蝶翼门已成为顶级超跑的常用设计,其中迈凯伦近年推出的街道车型更是全数采用蝶翼门设计。
蝶翼门设计在民用车上的使用主要集中于超级跑车,如迈凯伦F1、奔驰与迈凯伦合作推出的SLR以及近年非常火热的迈凯伦P1、法拉利LaFerrari等等。
奔驰 SLR McLaren
法拉利 LaFerrari
宝马 i8
剪刀门
剪刀式车门的起源就不具备专业赛车的背景了,在兰博基尼推出中置引擎超级跑车Countach的时候,吸引众人目光的不仅是Countach低矮的楔形车身,还有那向上旋转开启的剪刀式车门。
这种车门设计诞生的目的更多是营造震撼的视觉感受。剪刀门如今已是兰博基尼V12旗舰超跑的标志性设计。
兰博基尼 Diablo
兰博基尼 Murcielago
兰博基尼 Aventador
收纳门
还有这样一种奇特的车门构造,它与MPV身上的电动侧滑门相似,但是与车门向外推出然后向后滑动的结构完全相反的是,这种车门会被完全收纳进车身底部。采用这种奇特车门的车非常罕见,其中实现量产的仅有宝马的Z1跑车。
这样的收纳式车门在开启和关闭时不会占用丝毫侧向空间,除了具有结构复杂、故障率高这些不足之外,似乎是一种相当实用的设计。
总结
这些非主流的车门设计,或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或有高大上的赛车基因,但是无论是哪一种,都有着或优雅,或炫酷的视觉观感,抛开它们在使用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只要带来足够令人印象深刻的外形,这些车门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