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提到三缸机,抖动厉害、噪音明显等消极词汇便如那冬日的雪花,漫天飞舞,到处都是,至于好评嘛,那就是屈指可数,说句难听点的话,好评这种话在三缸机身上压根就不可能出现。
不过,不管市场上对三缸发动机的评论如何,摆在我们消费者面前的且不容争辩的事实就是:越来越多的车企在使用三缸直喷发动机。
有句俗话说得好,存在即是合理。三缸机能够受到众多车企的重用并且逐渐地融入进竞争激烈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必然是有原因的。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就从广大消费者所关心的”三缸机”话题聊起,谈谈为什么三缸机大家都说不好,但众多车企偏偏就是要往这个“火坑”里边跳。
原因1:政策不可违
上图为旧版国六实施时间,新版国六多数城市有所延迟
大家都知道,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各国都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节能减排目标和环保法律和政策。就以我国的政策为例,根据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到2020年,我国燃油车的总平均油耗要控制在5L/100Km以内。其次,到2020年的7月,所有登记在册的轻型汽车皆应契合相应的排放规范要求。而从当前众多车企的排放情况来看,如若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在2020年到来之前,要想实现排放目标那是相当的困难。
的确,从整个汽车市场的发展状态来分析,解决排放、税费等问题,新能源车无疑是个很好的途径,但就目前的形式而言,哪怕就是成本最低的48V轻混车型,最终的成本上市售卖,市场价格也要比普通燃油车贵上好几千块。
再者而言,当前的新能源车,都面临着续航里程短、充电难,无法满足日常消费者日常用车需求以及油耗算法、积分政策要求不断提升的问题。而通过发展小排量增压引擎,一方面技术上不需要彻底的变革,研发投入成本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三缸机的大规模使用,成本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会降低单车成本,就目前而言,不失为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原因2:发动机小型化、排量小型化乃发展趋势
纵观整个汽车市场的发展,从最开始的动辄十二缸,八缸,到后来的逐渐被六缸,四缸取代,再到现如今,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三缸机,这些都是整个汽车行业开始走发动机小型化路线的最好佐证。
就国内的行情来说,虽说现在三缸机在国内的认可度并不是非常的高,但从全球车市来看,三缸机的应用已经是相当的普遍,宝马、福特、大众、PSA、本田、沃尔沃等都在逐步的涉足三缸发动机领域,而它们推出的小排量三缸机也在逐渐地替代原车型的四缸机、比如说通用逐渐在用1.0T、1.3T的三缸机取代原车型的四缸1.5L、1.4T的发动机;宝马在用三缸的1.5T取代原来的四缸1.6T。
而从技术层面上来分析,众车企之所以费尽心思去研究三缸机,主要原因有三方面,其一,现今的汽车都在朝着轻量化设计的方向发展,发动机作为“重量级”系统也有轻量化的设计需求,三缸机相比四缸机在缸体、喷油、排气、曲柄连杠等结构上轻量化的优势明显。
其二,汽车智能化和电气化发展不可避免,发动小型化,意味着能够为更多地新能源技术应用提供空间,比如说把电机放在发动机前端(BSG)系统,可以实现微混、弱混,实现5%至9%的节能,而把电机放在发动机的后端(ISG)可以实现更高的混合度,实现更大方面的节能。其三发动机小型化,体积虽减小,但在涡轮机的加持下,发动机的燃烧效率以及性能得到较好的保障,与此同时,发动机缸数的减少、零部件的减少,车企在机械制造成本上的投入可有所降低。
原因3:抢占先机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发动机小型化已经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这也就是说谁若能够抢先在三缸机的研发以及应用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未来的市场上竞争力就会更加的强劲。为什么这么说呢?教授觉得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不管任何时候,新品上市,竞争对手少,在消费者心中的口碑以及产品实力认可度就更容易积累。其二,在研发上抢占得先机,技术又足够成熟可靠的话,在三缸机成为主流后,整个车企的家族车型就能迅速作出反应,在后续整个市场的竞争过程中就能够占据主动性的位置,甚至处于领导性的地位。
放在以前,要教授接受三缸机那肯定是难上加难,但今时不同往日,三缸机俨然已成为趋势,况且技术的进步在改善曾经短板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益处,不仅油耗低、后期维护保养费用也低,很好地迎合了家用车代步出行,省心省油的市场地位。至于那些不想接受现实、仍然沉迷在四缸机、燃油车领域的车企,市场生命可以说是正式进入了倒计时,而那些已经在三缸发动机领域深耕几年的车企,就一定会站在金字塔顶端,尤其是像福特、通用、吉利这些敢于走在前面的主机厂,技术以及市场的积累会是它们成功的资本。
不过最后还是要说一句,三缸配置以后就是主流的市场的基盘,如果从心理上还是无法接受,那么就只能比别人多付出一些,购买四缸吧!毕竟多一个缸,说话的底气都不一样,对吧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