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买热门,这个道理可能很多人都懂。
买热门车有许多的好处,首先就是很难买错,一款畅销的车型往往是比较优秀的。也符合大多数人的胃口,再有就是热门车型的保值率高,而且第三方配件也很丰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知道怎么选车时选热门车肯定是没错的。可是,热门车就是最划算的车吗?
热门车型往往并不划算
在不少人看来,热门车往往也是划算的,因为有性价比的产品才能卖的好嘛。可是事实真是这么简单吗?
看看如今市面上热度非常高的车型,比如说比如说飞度、冠道、思域、汉兰达这些非常热门的车型,优惠实际上相当少。甚至于思域/冠道在上市之初还一直需要加价,而直至现在汉兰达依然非常抢手,这些车型对比同级别的竞品究竟划不划算呢?就拿汉兰达来说,目前汉兰达在一些地方依然还要加价或者等车,即便是按照平价销售算,相比同级别的福特锐界来看,汉兰达无论是在价格还是配置方面都没有优势。
再看看思域,在召回事件前思域加价一度达到了1万元,而同级别的凌渡、高尔夫、昂克赛拉、福克斯等运动型轿车优惠情况都比较可观。
如果说上面两款还不够具有代表性的话,那就看飞度吧,虽然在上市之初也卖的不错,但是当时这款车还没有具备“十万级超跑”以及“知乎神车”的明星光环,当时市场上的优惠幅度还是很可观的,大部分地区的优惠普遍有7000元以上。而成为十万级明星小车之后飞度热度大涨,优惠也随之收紧了,看吧,红了之后调子也高了。
虽然不得不承认这些热门车往往都有自己的两把刷子,比如说思域和飞度靠着加速实力走红,但是相比较那些热度普通的车型来说,它们的性价比的确不算高。
为什么热门车型不划算
这就要说到市场经济中的供求原理了,简单地说:供不应求势必导致价格上涨(感觉自己hen有文化的样子诶)
一辆车的产能设定在一段时间内往往是固定的,而在新车上市之初厂家就会预估销量来安排好产能,而上市后一旦需求暴涨的话,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十个人想买一台车,那就看谁出价高了,热门车之所以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产能,比如说汉兰达和凯美瑞。
那热门车为啥不提升产能呢?实际上产能并非是想提升就能提升的,比如说热门自主SUV吉利博越在上市头一年始终保持在月销4000辆的水平,这就是受限于产能限制,到新工厂竣工之后博越的月销量也直接飚上了两三万台的水平。
既然产能不能随便提升,那热门车型就供不应求,只能采用少优惠甚至于加价来提升单车利润了。所以,热门车型不划算一点也不奇怪。
热门车型的产品力如何?
之所以这些车能够成为热门车,一定有其出类拔萃的地方才对,而事实上大部分热门车也确实如此。
比如说十代思域凭借实测7.1秒的百公里加速瞬间爆红,7.1秒是什么水平?记得新思域试驾车到来时教授做了一次不算严谨的对比测试,同场对比加速的是大众速腾GLI车型,对阵这么强的对手思域也是一点都不示弱,时速超过130km/h之后甚至慢慢把速腾GLI甩在身后,实力可见一斑。
和思域相同,飞度凭借1.1吨左右重量的车身和131马力的1.5L发动机,零百加速能够轻松进入10秒内,有的媒体甚至测出了8.7秒的成绩,在十万级合资车型中确实处于第一的位置;而汉兰达、冠道等车型产品力也确实可圈可点。从大部分情况来看,热门车型确实实力不错,不过性价比上往往还是差了点意思。
冷门车型往往更有诚意?
相比之下,那些热度一般的车型往往就要给出很大的优惠来获得销量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别克英朗,在英朗改款之前还是使用的1.5L/1.4T的四缸发动机,那时候英朗可谓红极一时,月销量动辄三四万辆。而在改款之后全系换上了1.0T/1.3T三缸发动机之后热度大减,随之英朗也开启了自己的降价之路,某些地方的降价幅度甚至到了现金直降4万元的程度,性价比瞬间就凸显出来了。
除了这种因为销量下滑而大幅让利的车型外,还有一些冷门车自身产品很给力,但是由于品牌/名称等多种原因,销量也很一般,这类车型自身产品力可是一点不弱,比如说斯柯达车型无论是定价还是终端价格都比大众车型实惠得多,产品也不弱;再比如东风本田的INSPIRE,INSPIRE可以看做是雅阁的同胞兄弟,但是一个月销2万一个月销2000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总结
虽然说买热门车是没有错的,但是热门车并非是追求性价比的选择,如果想要买到性价比高的车型,还是要看那些热度一般的车型。与其把眼光盯在卡罗拉、汉兰达、凯美瑞、思域、帕萨特等车型上,倒不如看看那些品牌和口碑没那么硬的车型,往往能给你不少惊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