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聊了电动车自燃的话题,今天我们再聊下电动车和汽油车的车身结构问题吧,毕竟这个更关系到日常的行车安全。我们以之前的一个例子给大家叙述。3月份,在天津紫金山路发生一起追尾事件,一台特斯拉Model 3追尾一台日系SUV。以往我们都以为轿车追尾SUV,吃亏的一定是轿车(因为传统汽油轿车的车头都会溃缩缓冲撞击力量)。但这次跟普通的追尾事故不同,SUV成了吃亏的一方,但追尾的主角Model 3却损伤不大。
不过,今天要讲的不是日系车耐不耐撞,而是要借这个机会讲讲电动车的安全问题。
这个话题相信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这个时代新能源车已经逐渐兴起,特斯拉作为这个新兴行业的代表作,它的安全用料究竟如何?
这是欧洲E-NCAP侧撞测试的画面,图片显示,均获得5星安全评价的特斯拉model S和本田CR-V在侧面碰撞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然而,特斯拉的安全标准是要优于一般燃油车的,只是E-NCAP的测试无法体现这一点。
思来想去,特斯拉就自己掏钱做了一个车身安全性测试,使用一个小叠面来对车身进行侧撞。实测显示特斯拉model 3比沃尔沃S60的车身更加坚固。
从用料来看,特斯拉在车底电池附近布置了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而车头也布置了超高强度和高强度钢来保障安全。
这是CR-V的车身用料结构图,从测试的成绩来看,CR-V的车身结构其实已经能够满足高规格的安全需求,但分析后我们发现,特斯拉对高强度钢的使用更为夸张。
可以看到CR-V的纵梁(车头的下部)采用780Mpa的钢材,而特斯拉model 3的纵梁采用了最高级的超高强度钢。而且车底部分,CR-V用的是较低级别的钢材(灰色部分),特斯拉model 3用了高强度钢打底,再用了数根超高强度钢打补丁。
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它是一台电动车。
特斯拉要用这么足的料,与其说特斯拉良心,不如说电动车的特性让特斯拉不得不用这么足的料。
锂离子电池产生充放电是由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之间的电子进行脱嵌反应完成的。在正极和负极材料之间有隔膜。隔膜的作用是防止正极和负极直接接触短路造成自燃。所以锂离子电池对于变形是十分忌讳的。
这就是特斯拉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因。
因为电池能量密度小,所以电池尽可能做大,铺满车底而获取更高续航,但是电池又不能在碰撞时发生形变,所以只能布置更多的高强度钢来保护电池。
目前汽车安全理念跟以前的汽车安全理念不太一样。或许我们听说过一个故事,上世纪70年代有一台沃尔沃滚下山去,救援队把车子捞起来后,发现车身完好,但是里面的乘客全部死了。
这是因为车身太硬,所有力都直接传递到乘客身上,所以乘客被震死。
这件事之后,大家对车身安全有了新的看法,前车头最好能够通过形变吸收一定的能量,而乘客舱要保证不能变形。特斯拉model 3则是明显不太符合现代汽车对于车身安全的理念。但是,震动传递到身体上总比电池变形短路自燃好。
如果可以选择,撞车后身体疼一点还是自燃把车烧没,我宁愿选择前者。
电动车的安全首要保障的是电池的安全,所以必须将车身打得十分坚固,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乘客的安全。大家以后见到特斯拉,记得让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