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每天在后台回复网友们的留言时,都能看到很多对选车的疑问。其实里面的很多答案教授都在其它的文章中给予了回答,当然,也许那短短的一段回复也说不清楚,找起来也不那么方便。以后教授将会定期出一篇“教授帮你选”的文章,就以微信网友的回复为主题,针对性的解答买车时会遇上的问题。欢迎各位在下方积极留言。
教授回复:
前两天笔者在外面洗车,边上一辆新款英朗1.0T,车主也是年轻人,闲着没事聊了两句,其中免不了谈到三缸的问题,教授正准备漫谈一番“三缸不懂人心·····”,接着英朗车主一句“我这车落地9万1,开个五年不出问题值了。”把我所有想说的话都堵了回去。只要价格到位,万物皆可“真香?”
往大了说,三缸发动机是为环保造福,为人类的存续努力;往小了说,三缸机能以更低排放获得与四缸相似的性能,对车企的生产成本也更为友好。当然,不平衡配缸带来的后期抖动,高压缩比换来的可靠性问题也是少不了,反面教材比比皆是。但我们能看到的还是众多车企在往这方面努力。
高价三缸接受起来还是有些费劲
买车时可能有一种“原教旨主义”——我钱都花到这份上了,你给我缺一缸?事实是二百多万的宝马i8也能缺一缸,这个价位同级其他人的配置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车就应该是四缸的。要打破这种思维,你得够便宜。以通用举例,它的三缸车实际售价是比同级产品要低的。看在便宜的份上,还是会好接受很多。
综合素质跟得上,就算三缸又何妨?
如果是三缸三系少不了被喷,但要是三缸飞度呢?现在本田的1.0T参数不低。这件事上,错的不是政策也不是三缸,而是车企对这件事采用了怎样的市场渐进过程。
教授回复:
508L的外观设计在当下中型轿车中很独特,很吸引眼球,但很多人还是对标致长久的口碑抱有疑虑。短期内,教授觉得其销量倒是不会有太大的起伏。至于斯柯达,说白了就是看中它与大众的一脉同源,但是有更高的性价比。选一线产品,跟着销量买准没错,但要都是二线,那就得走走心了。
一项项摆在桌面上说,508L有的是领先的外观,爱信8AT+法系划时代的悬架调校水平+不缩水的配置+有诚意的定价,动力上的1.6T/1.8T都是法系玩明白的看家宝。速派呢,以折扣后与508L相似的售价对比,能获得1.4T+七速湿式双离合,内饰设计满满大众风味,设计和配置上与508L就没法对比了。
都是二线品牌的情况下,我个人是建议“买新不买旧”的,至少开在路上有个回头率。但正因为是二线品牌,消费者免不了有成为“小白鼠”的担忧,这种情况下“大众风味”会更胜一筹。
教授回复:
这位网友说的很有道理,这两款车的产品力还是很有说头的。我把另一面补充下:全进口身份后期使用费用高,2.0L动力参数偏肉;小身板不符合家用需求。这也是小众产品不少人叫好但少人出手落袋的原因。
——车可以小众,但你的生活和大多数人还是相同的。
都说“买丰田管开”,实际上也就是说有一辆丰田在你的生活中掀不起太多波澜,生活还是生活,丰田在这里面没有表现出更多的存在感。如果换成斯巴鲁,你可能会有一帮车友,大家乐呵呵的讨论车的里里外外。不是说买了丰田就不能有车友,而是选择小众产品后,你对产品信息的入手渠道实际上是缩窄了,有一帮车友交换信息会更为迅速。
有不少小众车不是产品力不行,而是其口碑建立不起来,能口口相传的基石就是销量。如果你对某款小众车一无所知,你看它的时候就很容易关注点落在大众习惯关注的地方,而小众,做的就是与大众意见相左的事。
教授回复:
从亚洲龙宣布国产开始,教授就一直听到这种观点。“皇冠都是花瓶,为何要来一个不如皇冠的花瓶?” 尺寸更大的亚洲龙就只能坐实“大号凯美瑞”的头衔了?
自豪华品牌的中型轿车大举国产后,皇冠就没有什么光环可言了,之后也再没出现过真正意义上打破品牌壁垒的产品。中国车市的选择太多,B+级没有什么高端可言,同时皇冠受定位问题,也不能一步转型运动,剩下的就是“后驱轿车”的名号了,再被近几年的“科技智能化”一推,皇冠真没剩下什么了,卖不动正常。
亚洲龙可以说是补上皇冠所有问题的产品,后驱贵?新平台换前驱;配置不科技?新内饰啥都有了;尺寸要大?比皇冠更大;年轻化定位?唔······我觉得20.88万起年轻人买得起了。中型轿车图个大,有什么问题吗?还是丰田标,又不是特供车,不好吗?
设计上与当下的流行设计有一定脱节
皇冠算是很“日系”的轿车,当中国市场成熟后,它有些转不过弯来。亚洲龙就不一样了,能走凯美瑞一半的量对一汽丰田都是大成功。不也没正式宣布皇冠停产么?有些东西是拿来卖的,有些真就用来摆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