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和我一样奋斗在“存钱买车”道路上的都市青年。
你从普通人蜕变成为“车主”通常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需求和购买力。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需求理解为你想要让自己的世界中出现一辆车的原因,而购买力则是你能够承受的代价。
你的需求和你的购买力同时左右着你最终决定购买的车型。
明确自己的需求
我会指导你如何甄选出自己的真实需求,避免你陷入“以防万一”的怪圈。
纵观国内当前的汽车市场大环境,那些充斥着厂家官方宣传彩页的标语中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排名不分先后):
空间、运动、舒适、经济、豪华、科技、情怀。
这几个大方面基本上涵盖了你对一辆车的所有诉求。
然而,在我即将开始一项一项地帮你分析优劣之前,还是要容我多说一句:
讲真,我们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是啥车就值啥价。
我确实还没见过有哪款车型可以在空间表现和运动性两个方面都能超越实际成交价格相近的其他车型。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让驾驶过程更富有激情,买辆小车。
至于舒适性,除了客观的人机工程设计、整车噪音控制和悬挂调教,很多时候,只靠肉眼可见的开阔空间就能给驾乘者带来愉悦的心情,这是大车的先天优势。
当你看到某款车的官方宣传标语开始主打经济性的时候,请直接将这款车型从你的备选名单中划掉,这一类无聊而乏味的存在不值得浪费你宝贵的生命。
而当你看到某款主打豪华的车型,请按耐住自己内心的波澜,因为价格相近的最多只能做到华而不实,至于真正的豪华,一定会在你的预算之上。
现阶段的汽车,能体现科技的方面仍是位于视野之外的那些关乎驾控与安全的机械本身,看得到的科技都是伪科技。
只有经历过时光的沉淀那才能真正能称得上情怀,而那些车早就老了。
如果你一年到头车里99%的时间后排都不坐人,那么你完全可以考虑不需要后排。至于那1%的使用场景,完全可以靠打车或者租车等其他方式解决。
同样的道理适用像是诸如过高的地盘离地间隙、超大的掀背行李箱、疯狂的多媒体和可折叠的第三排座椅。
长远来看,市场能做到一碗水端平,既不会有卖烂价的好车又不会有卖好价的烂车。
价格车不多的同类车型综合水平都会比较接近,谁都不会有明显的短板。所以当你在明确了自己的需求之后,只需要在圈定的几款车型中选你最喜欢、最顺眼的就好,不需要有太多顾及。
规划自己的购买力
我不需要知道你有多少钱,我只需要告诉你买车用车到底要花多少钱。
买车
假设,你已经确定好车型,然后通过一系列操作确定好优惠的额度,那么无论你是全款购车还是贷款购车,你需要规划比优惠后的车辆实际成交价格再多20%的预算。
因为无论你是全款购车还是贷款购车,除了车辆的实际成交价格/部分实际成交价格(贷款),你都还需要支付包括但不仅限于:
购置税、商业险、交强险、车船税和数量不明的上牌/出库/检查/服务等4S店杂费,而这部分费用通常并不能够以贷款的形式支付。
如果你购买的是一款优惠之后购车发票价格为100,000元的车,那么除了车价之外的部分大概为:
购置税8,850元+商业险5,600元+交强险950元+车船税(排量1.0-1.6L)420元+上牌/出库/检查等4S店杂费3,000元=18,820元
如果你购买的是一款优惠之后购车发票价格为200,000元的车,那么除了车价之外的部分大概为:
购置税17,700元+商业险7,800元+交强险950元+车船税(排量2.0-2.5L)900元+上牌/出库/检查等4S店杂费5,000元=32,350元
用车
当你真正的成为车主的时候,你才会意识到拥有一台车并让其保持运转,依然需要你持续不断地支出。
我们以1年为周期,粗略盘点一下你将要面临的支出,这些支出包括但不仅限于:
加油、保养、洗车、停车、保险、车船税、违章。
接下来我将用具体的数字去体现你这1年的支出,但是需要做出提醒的是,数字仅供参考。
假设你一年开车20,000km。
如果你买的是一款购车发票价格为100,000元的车,那么你的1年用车支出大概是:
加油12,000元+保养和洗车2000元+停车500元/月 x 12+未出险的第二年保险和车船税5,000元+可能出现的违章罚金600元=25,600元
如果你买的是一款购车发票价格为200,000元的车,那么你的1年用车支出大概是:
加油15,000元+保养和洗车4000元+停车500元/月 x 12+未出险的第二年保险和车船税6,000元+可能出现的违章罚金600元=31,600元
这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只有对自己的真实需求和实际购买力有着正确的理解,你才能在买车的一整个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