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5日,作为中俄两国深度经贸合作的重要举措,中国汽车企业海外首个全工艺整车制造厂——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正式竣工投产,同时长城汽车首款“全球车”哈弗F7也正式下线并于俄罗斯上市。俄罗斯售价144.9万卢布起售,在当地这已经是与国际车企齐平的一个价格水平,这也表现了哈弗在俄罗斯市场的品牌力。近年自主品牌表现不断提升,“国际化”也成为很多自主车企的愿景。但在哈弗看来,真正的国际化应该是:“从产品走出去到品牌走进去”。
让中国车走向世界,如果仅仅以“卖出去”为标准,10年前就已经有不少自主品牌在做了,整车出口,去海外市场开4S店,散件组装工厂......产品走出去的方式不要太多,但这算是真正的“国际化”吗?都不用看别人,中国市场众多成功的合资车企就很能说明问题,没有人会为了买辆车而买车,产品背后的品牌价值更为重要。
经济全球化时代,每个市场都很欢迎多元化的品牌入驻,至于是“喜+1”还是“卖的动”,那就看自己的品牌影响力,进口车要收税,收税就必然价格高,对想在某市场深挖的车企而言,“落地国产”就是个绕不过去的坎。但是,如果你的消费体量支撑不起一个工厂的运转,结果就是血亏。这样的机会成本,对很多国际影响力不足的中国车企而言,是不敢随意涉足的。
在“机会成本”的大背景下,走出这一步的哈弗,无疑表现了更大的底气。总投资5亿美元,年产能15万辆的长城图拉工厂投产,65%的本地化供应率,是中国车企首次在海外建成涵盖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生产工艺的独资制造工厂。用最简单的话说:长城汽车旗下所有产品,都有了在俄罗斯落地生产的可能。更进一步就是,长城未来可以充分结合俄罗斯市场需求,打造最符合当地汽车消费的“俄罗斯特供车”,这种本土化产品的亲切感,是一定要靠本土工厂才能打造的。
教授也收集了一些俄罗斯汽车消费现状的信息,由于历史原因,俄罗斯本土的汽车工业目前并不算太发达,国内多以国际车企的“独资”工厂为主,市售车型也基本以全球各大品牌居多,教授查了下长城在俄罗斯的发展历程,其实与国内也有相似之处:就是靠性价比和过硬的产品素质一点点的扩大份额。到2019年底,全俄罗斯将有80家长城经销商。在当地的口碑也不是某国际品牌的复刻,而是一款“优秀的中国汽车”。
教授更愿意将聚光灯放在图拉工厂本身上,15万辆/年,这个数字可能说不上很激动人心,但其背后还有一个词——“65%本地化供给率”,图拉工厂有65%的零件由俄罗斯企业供应,这表现了中国企业对俄罗斯市场的诚意,帮助其提升汽车制造本土化水平,带动当地形成汽车制造产业群和下游产业链,进而将推动俄罗斯当地的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型升级。这才是“一带一路”理念的典范。当“中国制造”的装备伴随车企走出国门,看到的不仅是产品,更重要的是——跟我来,你也行。这一点是很多国际车企做不到的。
长城在发展道路上经历过很多挫折,从“修车排队”到国内年销量破百万,这中间肯定不止是喊口号。在图拉也是如此:
为确保交付给用户的每一台整车全部满足质量及用户要求,在出厂前对每台F7实施100%静动态检验,同时由专业的整车路试检验员对车辆进行100%路试检验,确保整车每个环节满足质量要求。处理保障品质之外,更是长城“工匠精神”的一种体现。这种“工匠精神”才是产品荣誉的象征。
在哈弗去年公布的战略中,要用五年时间达到200万辆的全球销量,成为全球专业SUV第一品牌,在这其中,图拉工厂就是转折点。
哈弗品牌第一阶段预计在2019年将实现对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进行产品出口辐射,第二阶段考虑对其他独联体市场开展出口辐射,同时成立区域营销中心,实现独联体区域的集中统一管理。第三阶段,如图拉生产汽车能够通过欧盟认证标准,考虑向欧洲市场进行出口,主要辐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等东欧国家。
30年前的中国,我们在为提升年产15万辆的桑塔纳国产化率而上火,30年后,我们为俄罗斯输出全标准的15万辆汽车生产线。长城作为其中的代表,也是中国汽车制造升级的缩影,好产品可以靠销量说话,好品牌靠制造说话。长城的图拉工厂做到了真正的“品牌走进去”,有望成为中国汽车在国际上的新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