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多牛逼的海外车企,想要赚中国人的钱都必须把技术“贡献”出来,此外,还要受到一个品牌最多两家本土合资企业的限制。
“想要市场,拿技术来换咯!”我方的代表们说道。
我方的不同代表们都拥有生产、销售和商务方面的话语权,都想要自己的产品线能覆盖到市场最热销的领域,“双车战略”由此诞生。
所谓“双车战略”就是把平台与核心技术完全相同的车型给到两个不同的团队做市场。2014年底先后上市的广汽本田缤智与东风本田XR-V是国内推行的“双车战略”产品线最为成功的案例之一。
时尚、运动的外观之下是本田独创的MM(Man Maximum、Machine Minimum)空间理念。
人乘坐空间更大化、机器占用空间更小化,配合“魔术座椅”设计,构筑了堪称“犯规”的宽敞后排乘坐空间以及大尺寸储物空间,并且,本田在车辆操控方面的极高造诣赋予了二者轻盈且不亚于运动型轿车的敏捷操控。
二者在过往的销量方面基本平分秋色,都能达到月均过万,这样的销量表现在二者所处的那个合资小型SUV领域,基本上可以名列前茅了。
近期,广汽本田缤智与东风本田XR-V先后迎来了车型的首次中期改款,这次改款的核心在于二者搭载了与思域同款的型号为L15B8的1.5升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30kW/6000rpm,峰值扭矩220N•m/1700-5500rpm,匹配CVT无级变速器。
虽然1.8L被取消了,但1.5L还是那个最大功率96kW的1.5L,并且二者所搭载的的两款发动机均支持国六排放标准。
实不相瞒,近期我本人亲自分别试驾了改款之后广汽本田新缤智与东风本田新XR-V的220Turbo 车型,恕我直言,二者开起来差不多。
二者改款后进行的升级主要体现在对于车辆驾乘舒适性方面的提升,具体地说,是悬挂舒适性的提升,尤其是后悬挂的舒适性相较老款有了质的飞跃。
日常驾驶能基本隔绝路面的小细碎,而对“大颠簸”的吸收和对车身晃动的抑制也达到了“不输同级”的水平。
不同于广大键盘车神脑内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延迟然后打鸡血一般的动力输出”,二者的220Turbo 车型动力的输出曲线比较平缓,整体的加速感非常平顺,主观预估0-100km/h加速时间应该要去到9秒左右。
这样的动力表现只能称之为“充沛”,并没有到能造成感官刺激的“快”的地步,而好处,就是能获得更好的燃油经济性表现以及降低不同驾驶者的驾驶风格对于乘坐者舒适性的影响。
但最大功率130kW/6000rpm的数据也不是骗人的,只要油门一直踩下去,那充沛的牵引力源源不断,能一直持续到发动机“断油”的瞬间,只是这涡轮增压发动机高转速时的轰鸣还是有些嘈杂。
就单纯的感官刺激而言,我本人会更中意1.5L自然吸气的版本,更高的极限转速能放大加速的过程,声音也更加纯净更加动听。
当然,不听发动机声音并且不关注转速表数值的话,一般人会认为车头横躺的是一台排量不低于2.0L的自然吸气发动机。
恕我直言,这样一味强调经济性和平顺感调教真的很“家用”。
转向方面则是一如既往的灵动,而实现这种“灵动”的方式不再是单纯地增加悬挂的硬度。
二者都搭载了本田的AHA敏捷操控辅助系统和EPS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可根据驾驶员的转向操纵情况,对4个轮胎分别轻微制动,使车辆转弯时更加顺畅精准和安全稳定。
由于车辆NVH的主观评价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我本人并没有同时将二者的新旧款车型置于相同的路况下进行NVH对比,因此对于厂家宣称的整车NVH优化,我建议大家姑且就信了吧。
哦,差点忘了还有一些的其他方面的升级,具体表现在:
换了前格栅,换了保险杠,换了LED光源的前大灯,换了侧裙,以及轮毂在颜色方面加入了黑色。
内饰方面二者最大的差异在于对空调出风口的处理。
配置方面,二者的高配车型都加入了配备ACC、LKAS、LDW、RDM 、CMBS、FCW、TSR的 Honda SENSING 安全超感和 Honda CONNET 智导互联。
“双车战略”诞生的车型使用相同的技术平台,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也基本一样,只是在不同团队的不同指导思想之下,车辆的造型、配色、配置、定价以及机械的调教方面略有不同,存在一定差异。
“双车战略”能够增加品牌对某个特定市场区间的覆盖率,但却会给部分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烦恼。同一个品牌在国内的两家合资厂到底哪家好,产品品控会不会有差异,售前售后网点是否便利等等,都会成为影响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
我相信大家还是会根据外观来选择。
当二者还是旧款的时候,广汽本田缤智比较活泼而东风本田XR-V多了几分干练。
现如今,二者都不约而同地在保持原有设计基调的情况下分别在不同位置增加了提升档次的金属元素。
区别还是有的,改款之后的广汽本田新缤智前脸更加犀利而改款之后的东风本田新XR-V前脸则多了几分霸气。
那么消费者会怎么选?
我想,还是要取决于当消费者真正将购车的的计划落地执行时,所能够面对的复杂而具体的优惠政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