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人们能够轻松获取到大量的信息;对于广大汽车消费者来说,众多包含海量信息的新车评测看得人眼花缭乱,到底应该和在一篇涉及新车方方面面的评测文章中,获取最能为选车、购车带来帮助的信息?
一篇汽车评测文章,往往包含有对新车外观、内饰、配置和动态感受多部分内容,其中每一部分都能让消费者更深入地了解这款新车。
首先是外观和内饰介绍部分,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找到海量新车图片,看到这款新车的各种外观细节,汽车评测中的设计介绍因此显得“不必要”。但是在展示大体造型设计之余,汽车编辑还会在评测文章中将车企有关设计语言、思路的介绍传达给消费者,大家在看到一些设计细节后,还可了解到这些设计风格“为何存在”、“有何内涵”,以进一步了解新车的设计特色。
此外,材质也是一般图片难以呈现的信息,在汽车评测中,根据汽车编辑的实地体验,他们会在文章中介绍新车的用料细节,比如座椅填充物料的软硬、皮革的种类、手感、中控台使用材料的分布等;广大消费者可以通过阅读评测文章中的相关内容提前判断这款新车的用料水平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
而在配置部分,广大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新车的详细配置信息,但是汽车编辑却是可以在相对长的时间里充分感受这些配置功能,向消费者展示一款新车最值得关注的配置亮点,并且提供有关这些配置的真切使用感受,让消费者预先了解新车的配置体验表现。
此外在《教授100》这样的数据化评测文章中,汽车编辑还会使用专业工具对座椅、尾厢尺寸、加速与制动性能、噪音等进行测试,以最直观的数字方式向消费者展示新车的空间、性能、隔音表现,将新车空间、动力、静谧性等各方面表现通过测试获得的数据进行直观展示,并且与相应竞争对手进行数据对比,优势与不足清晰可见。
至于最后的动态测试部分,评测文章中的动力系统参数介绍是一个固定环节,但并非重点;参数的东西是可以轻松查到的信息,汽车评测文章中最有价值的信息不在于参数的展示,而在于汽车编辑在试驾过程中对动力系统和底盘调校等方面的主观感受。
在评测文章的动态部分,汽车编辑会着重分享自己对于新车动力系统的评价,从动力响应速度、动力平顺性、变速箱工作逻辑以及涉及底盘部分的悬挂动态、悬挂在不同路况下的工作特性等。
消费者可以根据汽车编辑的评价,在选车时提前获取新车可能的驾控感受,看看这款新车是否适合自己的驾驶和使用需求。
一篇新车评测,其中的参数介绍也许不如车企官网的配置表般清晰明了,但是那些涉及到用料、配置体验、驾驶感受、底盘特色等方面的主观感受以及汽车编辑在试车后提出的评价,确实能让消费者深入了解新车;带着对新车的更深入了解再到店看车、试驾,当然就能更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车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