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作为一个很复杂的工艺品,全身上下由三万个左右的零件组成,只有这些零件和谐统一的配合工作,才能够让一辆车正常的运行而不出问题。
但是我们也知道,汽车的销量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品牌的热销车型来说,一年卖个几十万辆都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如何在生产过程中有效的控制成本就成了一门功课。
假设一辆车在使用某个质量较低的零件能够省下100元,那么对于年销量20万的车型来说,就可以为车企节省将近两千万的费用。省到就赚到,如果能够省下500元,那么完成万达老总口中的小目标简直不要太简单。
当然了,如何节省生产成本又保证产品质量不是这么简单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车企是如何做到的,当然这里主要分为大方向和小方向。
大方向最常见的无非就是共享生产平台,现在的汽车厂商都引进了很多模块化的标准来设计和生产,例如大众的MQB平台、丰田的TNGA架构,基于这些平台可以使用很多通用的汽车三大件,此外其它很多汽车零部件也是可以共用的。
众多的车型使用同一个平台,可以缩短研发和生产的周期,提高装配的效率和质量,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车企在汽车开发和生产方面的成本,同时也能够对汽车市场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基于这些平台,甚至可以整合不同类型的车型,无论是轿车还是SUV,小型车还是中大型车,甚至都可以一网打尽。
这个大方向控制的是大成本,汽车的研发和生产线的建立是需要极大的投入的,所以你看造车新势力,大多数借用别的厂家的生产线,自己盖一个工厂可是需要几十甚至上百亿的投入,这不断的烧钱谁受得了。而传统车企有着成熟可靠的生产线,那么即便是推一台全新车型,某些时候只是换个壳而已,最大的成本可能都花在设计和营销上面了。
当然,这应该不算是所谓的偷工减料,顶多算是迫于无奈的做法,毕竟车企都是要生存的,赚钱是他们的首要任务,最近猪肉都涨价了,要不然哪来的钱买猪肉是吧。
其实,在共享平台的做法下,控制好了生产成本,那么汽车价格自然也是一路走低。以前十万元以内几乎没有什么优质车型可选,而且配置低得可怜。现在十万元也可以买一辆配置丰富的国产车,甚至是合资车了。
说完大方向,那么接下来就是小方向了。这一类控制汽车生产成本的方法无非就是从汽车的各个零件下手,能够减配的就减配,能够不用的就不用,尤其是在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更容易做手脚。
1.轮胎和备胎
轮胎和备胎是最容易下手的一个地方,一般车企的原则无非就是能省则省,哪个便宜用哪个,因为大多数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都很容易忽略轮胎的部分。在开车的时候,便宜的轮胎对于驾驶感受的影响,普通人也很难感受出来,而且你试驾的时候也不会在意这些,买回来开久了区别自然就出来了。此外,在备胎部分,厂家也喜欢配备一个非全尺寸的备胎,甚至压根不给你配,只给你一个打气泵。
2.隔音棉
隔音棉的作用主要是降低噪音,减少隔音棉的使用已经不是什么大新闻了,最重要的是现在还有很多车企使用劣质隔音棉,在使用中不仅发出臭味,长期以往甚至会导致隔音变差,甚至影响到车内人员的身体健康。
3.遮阳板
遮阳板就是你汽车主副驾驶头上那块用来遮挡阳光的板子,一般情况下还会自带化妆镜和照明灯,但是为了控制生产,很多车企就在这里偷工减料,把照明灯去掉就已经很不厚道了,更有甚者把化妆镜也去了,这样副驾驶的美女怎么梳妆打扮啊?
4.悬架
汽车的悬架成本其实也是非常高的,一般家用车的独立悬架比非独立悬架大概高出两千元左右的价格,所以很多车企在这方面都喜欢用简单便宜的扭力梁后悬架,但是你见过换代车型将独立悬架退化成非独立悬挂的吗,然后还美名其曰为了更好的改善后排空间。
以上还是一些比较容易看见的地方,而在一些看不见的地方,例如车身高强度钢的使用比例、车身结构的做工用料这些就特别容易被忽视,或者说是无法察觉。
当初除此之外,汽车在更新换代的时候也会做一些配置上的调整,一般都是给你加一下配置,提高汽车性价比。但是也会有少数车型会减配,例如在气囊数量、中控屏幕、四驱系统,刹车系统、防撞梁等等方面都可以做手脚,真的是唯利是图,不可原谅。
总而言之,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最好多留个心眼,在网上也可以查阅心仪车型的种种信息,如果偷工减料实在是太严重,那就没有必要去选择了,毕竟汽车市场上,同级别同价位的车型比比皆是,选择性价比高的车型才是硬道理。
最后,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来了,汽车只用一个雾灯算不算偷工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