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为什么越来越难卖了,除了大环境经济不好这个因素外,也与国人的汽车文化素养提高有关,直白一点就是国人变精了,车企或者4S店想坑人已经没那么容易了。凡事都有个过程,知识的积累也不是一蹴而就,国人的成长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起来看一下成长的血泪史,其中有没有你的故事?
第一代宝来
这一阶段主要时期为千禧年以后,城镇居民收入翻了几番,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购买汽车这种高端商品。汽车的高端表现在价格和保有量上,2001年国产第一代宝来落地就要接近26万(当时国民年收入不足8000元)。由于有车的人少,车子看得见而房子摸不着,汽车的价值也就凸显出来了。
那个时候汽车媒体还没有兴起,那么人们是根据什么买车的?买合资车是当时的真理,因为合资厂在建厂初期大部分零件都是进口,只是组装在国内,所以它的质量相对可靠。对比当时的国产车,其做工及稳定性一塌糊涂,国产品牌的营销也只是刚刚起步,国产车对合资车可以说毫无优势。
人们对汽车缺乏了解,就只能根据品牌的影响力选车,这种小白的行为看起来有点可笑,但因为当时的合资车选择并不多,质量也相对有保证,所以就算小白也吃不了多大的亏。
又过了10年,国人的钱包越来越足了,特别是08金融危机以后,各国见证了中国人的购买力,意识到中国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多合资车企落地,越来越多新车被推出,汽车的价格也下降了。但是人们买车却迷茫了,自从国家推出汽车召回政策以后,不少合资车型被召回,买车买得不放心呀。
汽车媒体发展欣欣向荣,打开了人们了解汽车的大门,带来了有关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等有关汽车各个零件的知识。这个时候的人们已经可以通过网络了解这辆车的底细,不过由于营销,很多东西有真有假(我只能说到这里了)。
再加上国产车可以主攻低端家用车,主打价格和配置,这无疑挤压了一些低端合资车的市场,一方面是国产车看起来越来越好,但国人又担心它的稳定性。一方面是合资车先天性的好口碑存在,但价格配置各方面都没诚意,有时候也会爆出这样那样的问题,真是太难选。
当然,难选的也只限于低价位车,中高价格依旧是合资车把持着,而且由于网络的存在,合资车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市面上能够选择的合资车这么多,竞争越来越大,车企也不再有可能明目张胆地耍花招欺骗消费者,比如把防撞梁取消换上泡沫,美其名曰吸能效果更强,不怕被喷死?
到现在,一大批网民已经成长起来了,他们有了自己的见解,不再是车企、媒体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对汽车有一套独特看法,换壳车、拉皮车、品控、车身刚性……这些名词对他们来说也只是小意思。买车看口碑只是基础,从口碑知道该车动力、乘坐方面上的问题,一些高端玩家可能还会去汽车投诉网等网站看投诉率,进一步了解该车有什么问题进而决定自己买不买车。
买车也不再只盯着三大件,安全问题也要兼顾起来,看安全配置只是最基础,更有甚者跑去查中保研的碰撞成绩,可以汽车的方方面面都被看个精光。
新车没有口碑、没有投诉、没有碰撞成绩怎么办?找对比,比如发动机是2.0T,在没有公布新技术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对比该品牌其他车型2.0T就知道问题。在该车各方面都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的时候,这群老司机就会选择暂时放弃该车,让别人(小白鼠)先体验,鸡贼得很。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虽然小伙伴们对车的了解加深,但汽车每天都在进步,每一辆新推出的车都有可能装备新的技术,大家应该继续学习下去,而玩车教授就是大家学习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卖个广告。
虽然有些人总是笑称教授是键盘车神,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教授这类汽车媒体带来了许许多多有关汽车方面的内容,大家或多或少能够从中获得知识。也正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让大家对车有了更深的了解,买车的时候更加有底气,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应该点个在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