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评论

汽车界脑洞大开的设计

09-24 14692 钟晓华  

要说地球上最天马行空的一批人,那必须是设计师,其中服装界的一小撮人当为首。


不信看巴黎时尚圈最近出的新品,


一米七、一米六、一米七、一米六……


网友纷纷感慨:这回真不懂时尚界了(说的好像以前你们懂似的)。

 

今天给大伙开开眼界,聊聊那些汽车界脑洞大开的设计,论天马行空,汽车界也没让人失望。

 



美国一家名叫Jatech的公司花了十年时间研究“卷帘门”技术,这种车门的开启方式与任何车辆都不同,采用伸缩式结构,打开状态下门板缩进底盘下方,乘客抬臀扭腰即可优雅地进入车内。

 


1989年下线的宝马Z1就采用了这种车门设计,更绝的是该车支持在行驶时开启车门,宝马声称这样可以营造开放式的驾乘体验,想想就刺激。


 

这样的设计好处明显,由于车门不向外开启,乘客可以在狭窄的通道内从容的进出。同时劣势也很突出,由于需要缩进底盘,所以车门不能做得太厚,这样就不得不牺牲安全性,同时这套机构与底盘连在一起,不利于同平台车辆互相扩展,于是不久后这种设计就被废弃了。

 




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欧洲还处于二战后的经济萧条时期,宝马急需一款经济实惠的小车满足市场需求,通过收购意大利Isomoto公司的Isetta车型,宝马Isetta于1955年正式推出。



 

Isetta堪称为小型汽车的“底线”,它的车长只有2.28m、宽1.38m,后轮间距只有45cm,本质上就是一部三轮摩托车,由于车身实在太小,车门只能安装在车头,但也因为只有一个车门,因此制造成本显著降低。Isetta凭借经济实惠又能遮风挡雨的特性,上市第一年就售出了13000辆,这在当时的德国是相当不错的成绩。


 


Isetta是辆正经的四轮车,不是“三蹦子”。

 


 

相信各位对老款雪铁龙C5上的方向盘一定映像深刻,中央固定式的设计使得转动时无法准确判断角度(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盲打方向盘绝技),简直令人抓狂的奇葩设计,法国工程师果然是设计师中的战斗机。

 


但是雪铁龙做这样的设计并非只是为了博出奇,由于方向盘中央固定旋转,可以确保气囊释放时的角度,因此可以安装非对称式安全气囊(一般车辆的气囊只能为圆形)来保护驾驶员,同时固定式方向盘可以始终保证气囊以最佳姿态展开。这样一来,保护范围更大的安全气囊就可以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更好地保护驾驶员。

 

不过这种结构成本太高,加上消费者吐槽多了,雪铁龙推广一段时期后就主动放弃了。

 



Avantime的意思是“超前时代”,这部车由法国设计师PatrickQuemént设计,它也确实配得上这个名字。



雪铁龙称Avantime为“多用途Coupe车型”,它的外观像是把MPV的车身扣在了轿车底盘上,内部空间非常宽敞,并且统一为2+2的座椅布局,它拥有全景天窗、无框车门,还有招牌的翘屁股,现在来看它依然具有未来感,可是它却诞生在2001年!


 

按下位于后视镜旁的按钮,Avantime的所有车窗和天窗同时打开,雪铁龙称之为“一键露天模式”,浪漫不?

 


它侧面采用双门设计,并且它没有B柱,因此车门长达1.4米,是量产车中最长之一,重量达55公斤,开启前要先向前滑动一段,然后才能打开。

 


相比其他的特点,设置在车灯上面的进气口也就见惯不怪了。

 


 


1953年,美国发明家Brooks Walker发现侧方位停车是许多司机的烦恼,于是它设计了一种五轮停车系统,停车入位时,设置在尾部的“备胎”会自动升出将车身抬起,然后将车辆旋进车位,省去了多次调整的繁琐。


兢兢业业的备胎,简直是新手司机的福音

 

这个装置采用液压泵驱动,驾驶员可以在车内进行操作,并且运作时绝不会碰到前后车。

 


由于额外增加的机械结构会侵占后备箱空间,同时功能单一,加上受限于成本,这个发明并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

 

 

  

汽车有多种用途,家庭出行需要的是轿车或者旅行车,出游时最好有一部敞篷车,而皮卡则可以作为工作车,奔驰曾做过设想将这四种车合为一体。

 


1995年日内瓦车展,奔驰展出了一款Vario概念车,这是一款双门紧凑型车,它采用了可替换式的车身,可以在轿车、三厢车、敞篷车和皮卡形态之间切换。


 


四个可用的车身都采用碳纤维强化结构,每一个重30至50公斤,三个成年人可以在15分钟左右完成互换。但奔驰并没打算让车主自己动手,它同时还提出了一个租赁站的想法,车主想要切换车身形态时只需要将车开进奔驰设置的车身租赁站,一杯咖啡的功夫,技师就会将车变成全新的样式。


 


这种车型为什么没有量产呢?因为单独生产一种车型更赚钱。

 

 


以上这些设计只是浩瀚汽车工业历史上的点点星光,它们因为各自的原因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但背后所代表的创新精神是值得敬畏的,技术创新无论成功与否都必将对推动汽车进步有益。

 

 

 


相关阅读
全部评论
lin
2019-09-24
雪铁龙奇葩
侧耳倾听
2019-09-24
不错
若惜
2019-09-24
好看
小灵通
2019-09-24
已阅
Kim Honggun
2019-09-24
不错
右先生
2019-09-24
旋转停车那个好评
一只老仙女
2019-09-24
买不到
侧耳倾听
2019-09-24
么么哒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