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处于金字塔顶端的高级车型、豪华车型,市面上最新的功能配置都会优先搭载在它们身上,然后才逐步下放到普通非豪华车型,毕竟价格就要比普通车型贵很多,更好更强的表现那是应该的。
但是近两年来,这个说法已经没有那么的绝对,教授发现有些功能配置,反而是在十来万的普通车型,甚至是自主品牌的车型上优先配备,反而很多百万级豪车身上是没有配备,或者在节奏上是落后的,都有哪些配置呢?这又是为什么呢?
1、Face ID
先聊一下那些比较新颖、高大上的配置,这些功能配置在自主品牌的车型上是越来越多了,譬如:Face ID人脸识别功能,近期教授已经接触了两款自主车型有搭载此功能,让教授觉得比较实用而且能解决用车痛点的配置。
想必你一定试过别人开过你的车之后,把你调好的设定弄乱得一塌糊涂,而这个功能的好处是,在你录入了个人的面部信息之后,所有关于你个人偏好的设定都会保存下来,包括座椅坐姿、灯光、辅助驾驶等等几乎所有设定,在你上车时刷一下脸就能会自动调到你的设定。
时下面部识别已经成为手机主流功能,对于汽车来说,这其实是对于个人日常用车来说也是很实用的功能,可教授不曾在现款的旗舰豪车上看见。
2、“遥控”
然后是远程遥控功能,当然你会说现在很多车都可以远程控制,但控制的自由度就是区别,大部分的合资车,只能是控制车窗车灯或者是远程查看车辆信息。顶多像S级那样遥控泊车,或者特斯拉的召唤功能也只能是前后移动,但是比起可以当做是遥控车那样玩的比亚迪那是差远了,那才叫真正的“遥控”,而且就连十几万的普通车都会有配备。
3、自动调整坐姿
还有一个很新颖的功能:自动调节坐姿。教授第一次看见这个功能是在小鹏G3上,它应该是第一采用这个功能的车型(如果不是请粉丝告诉教授一声),可以根据你的身高体重自动调节坐姿,教授常年试驾各类车型,每次上车,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调整坐姿,前后高低靠背都要调真的太麻烦了,所以这个功能也的确是解决用车痛点的好功能,后来新款的奔驰GLE也有这个功能,但是教授想说,晚了一点吧?
4、3D视角
还有就是倒车影像3D视角,这个功能常见于自主品牌的新车,3D视角下可以模拟出当时车辆所处场景的各个视角,你可以来回拖动查看任意的角度,而现在大部分车型都只有俯视图投影,而这个功能现在在十来万的家用车上是越来越多,BBA貌似也是这一代的奥迪才开始使用。
3D视角有什么用?俯视不就够了吗?一般车型俯视是够了,但这个功能如果是用在体型较大的车上,尤其是中大型SUV,或者是硬派越野SUV,会带来更加直观的视觉效果,也能更清晰地观察周报环境,安全系数那是大大提高,可是即便是在X5身上也没有3D视角配备,只有俯视投影。
5、AR实景
再比如:AR实景导航。AR技术也是深入到汽车领域,在很多自主的高端车型上都会有搭载,教授就不一一点名了,它可以把导航的路线和路况信息显示在实景化的导航画面上,奥迪的虚拟座舱在AR实景导航面前,明显AR实景能给你更直观明了的视觉体验。
当然也要从多方面看待这个问题,必须承认,很多新车,尤其是自主品牌,只需要很实惠的价格就能给到比肩豪车的体验,同时相应的,很多高级车型拥有的品质是普通车型用配置给不到的。
比如:品控。
结构越简单的东西越可靠,老是出问题的,往往就是电子元件奇多奇复杂的车型,这就涉及到品控这个话题了,要知道,全球各大汽车品牌,由于造车理念或者是经济实力的差异,其对于品控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教授发现,往往品控越严格的品牌,就越少那些新颖时髦的配置,譬如丰田集团,高要求,严苛的品控使得雷克萨斯常年霸占汽车可靠性榜首,然后你看丰田的车型,很少会有很时髦很新颖的配置,丰田的旗舰亚洲龙,车机功能可谓是少得可怜;当然,大众也是,顶配的迈腾,谈得上新颖的只有CarPlay/CarLife。
以大众丰田的财力,搭载以上的配置,完全不成问题,但为什么坚持不采用呢?因为越少采用新出的功能,未经过时间验证所带来的的不可控性就越低。所以,丰田大众的车虽然很少新颖时髦的配置,但换来的是更可靠的质量。
再比如:造车理念。
不同的品牌,他们造的车会有不同的特色、风格,这是因为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造车理念,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坚持。比如上文提到有自动调整坐姿的小鹏G3,小鹏在这一批的新生品牌走的路线是“智能”,所以为了打造智能二字,需要有比较创新的表现才足以撑得起它的招牌,自动调整坐姿、辅助驾驶、全速自适应巡航(很多合资车都没有的)等等功能。
譬如宝马,操控乐趣是它的招牌,所以车里的里里外外各方面都会围绕着操控二字去呈现,会有一些侧重点,也会有一些割舍的地方,就像现在很多车机都会加入各种功能,看视频、上网甚至可以玩游戏,但这些东西放宝马车上可能一年都不用几次,因为开宝马的都会专注开车,哪有时间捣弄这些噱头的功能。
当然也不排除在搭载进度上确实存在落后的这种可能性。
要知道,一辆完整的汽车由数万个零件组成,不可能所有零件都是自产自用,所以很多部分的零部件,都会向供应商采购,尤其是非核心零部件的部分,譬如:车机、刹车、ESP、配置等等,像常见的气囊,都是向高田标定并采购的。
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车企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合作,跟不上高新汽车技术推出的节奏,譬如这一代宝马的语音控制是由科大讯飞提供的硬件/软件,在宝马和科大讯飞合作的期间,百度研发出智能化水平更高的语音控制,而车企和供应商又不能马上中断合作,所以就会导致配置搭载进度的落后。
最后,也不排除成本控制的而导致的功能配置新旧差异。
虽说汽车零部件由供应商提供,但在教授的试驾生涯过程中发现,同样是科大讯飞提供的语音控制配置,但在不同的车型上会有巨大的区别,这就是成本的问题;这其实跟车企从供应商采购变速箱这件事情是一样的,由车企进行给到标定方案制造商, 然后给到相应的产品,所以你可以看到市面上有很多车型搭载ZF的8AT,但宝马的8AT始终是最好的。
给多少钱,办多少事儿。车企控制配置功能的投入成本,配置表现的新旧就能够显而易见。所以很多新车,为了扩大受众面,自然会用能够给消费者更好的用车体验,更高的配置,更新颖方便的技术来作为产品卖点,所以很多新车上所搭载的配置,确实会比高级车型更加好用。
总的来说,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不一定就是高级车豪华车的专属配置,有些配置确实是在普通车型反而领先一步,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也是好事一件,毕竟已经不再是以前那样,豪车玩剩下的东西才轮到普通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