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好还是合资车好?这个问题放在5年前,90%的人会选合资车。当时的舆论主流都是偏向合资车,只要有KOL说一句国产车的好话,底下必定会被喷得狗血淋头。也正是在2015年的前后,涌现出了诸如传祺GS4、荣威RX5、吉利博瑞等优秀的国产车型。正是它们在这个价位下优秀的产品力让国产车型的形象提升了一个档次。
到了2020年,不少优秀的国产车型已经出现第二世代的产品,那么在15万的价位下,到底是国产车香还是合资车香?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教授选择这个价位下销量占大头的合资紧凑型轿车和国产紧凑型SUV来说明这个问题。

作为一个重度颜控购车人士,如果一款车的外观入不了我的法眼,即便它是同价位下最好的车,我也不会购买。外观设计虽然说是见仁见智带有主观性,但它肯定不是天马行空的,而是有规律可循。若非如此,为何还有设计这一学科?大家随手胡画便是。

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合资还是国产车型,它们都在汽车的外观上下了足够的成本。先说设计,15万级合资车型大多喜欢共用一种家族式设计语言,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提升品牌的认知度,还能够让亲民的车型看上去更加高端。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大众,对于非相关从业者和非爱好者来说,大众朗逸和大众帕萨特的外观是很难第一时间分得清的。这一代轩逸更是从头到尾都很像天籁。

而15万级的国产车的外观愈来愈好看,这主要还是因为厂家的重视。实力雄厚的大厂如上汽、广汽,可以高薪聘请一位知名设计师担任设计总监,从头到尾梳理品牌的外观形象设计,不输外国品牌。实力稍次的品牌请不起大牌设计师坐镇家中,但咬咬牙花点钱交由国外著名汽车设计工作室设计自家的主力车型还是会做的。
车型个体之间还是会因为个人的喜好,车厂的设计水平有所高低。从行业平均水准来说,国产车和合资车型在外形上我认为两者已经难分高下。


上一代雷凌内饰
上一世代的15万级合资车型内饰用料以硬塑料为主,再配上一些搪塑,整台车的用料就达到了合格水平,若能再用镀铬装饰点缀,那便可以配得上“这内饰真高级”的称赞。

轩逸内饰
这一世代的合资车型显然在内饰上更加用心了。咱甭管真假,至少15万级的合资车的内饰开始用上了皮料,方向盘也一改之前粗壮的样式,变成更加细幅的样式,看上去更加精致。

雷凌内饰
有些车型即便没有用上真皮,也会在设计上尽量给你高档的感觉,例如雷凌就用了假缝线让你误以为这是皮质。

哈弗H6内饰
合资厂家之所以千方百计提升内饰的质感,最大的原因就来源于国产品牌的咄咄逼人。15万级主流国产车型哪个内饰没用皮料?二三线国产车型还能给你弄个贴木装饰出来。教授摸过的15万国产车型,其质感都比得上25万级的合资车型。
所以15万级的合资车型的内饰尽管进步巨大,甚至有少部分车型用料出色,但是国产车内饰用料的优势依然存在。

在本段所说的科技配置是指车内的自动驾驶辅助相关配置和车机系统。这两项配置在消费者选车的过程中已经逐渐不可忽视。


自动驾驶辅助相关的配置如ACC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能够大大减轻高速巡航时驾驶员的负担。而自动刹车等配置则让车辆主动安全性更好。
在15万级这个价位,合资车型除了丰田的卡罗拉/雷凌配齐之外,其他车型能够配备其中一两个配置就算得上高配。但是国产车型就不一样了,在2019年的国产新车、换代车型、中期改款到了15万的车型都会配备一套较为完善的自动驾驶相关配置。

车机系统在合资厂商的手上玩法不多,合资厂商的车机系统配备导航、本地音乐、车辆设置、收音机等功能已经算配套齐全。而国产厂商利用BAT的资源打造一套车机系统,打通BAT其中一家的资源,为大家提供在线音频、实时地图、吃喝玩乐推荐等信息。

现在国产的车机系统开始融入AI技术。据《日经亚洲评论》统计,中国的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其实在2015年就已经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

当初BAT大肆进入汽车行业跨界时,得到了国内厂商的响应。这份响应在现在看来是极具前瞻性,智能车机系统正让车辆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智能化,而且更适应中国本土市场。



空间这部分直接用数据说明。从数据来说,国产紧凑型SUV的头部空间更大,合资紧凑型轿车的腿部空间更大。但是这差距也就在1-2cm的范围内浮动,对实际影响不大。

动力系统这部分是合资车的传统优势,这一点至今未变。只不过,国产厂商有所追近。
我们分为三个层面评价动力系统,动力、油耗、匹配程度。动力和油耗不必多作解释,所谓的匹配程度就是指变速箱与发动机的匹配程度,包括动力响应、升降挡的平顺性等方面。

15万级的合资车型可以做到动力、油耗、匹配三方面皆出彩的地步。像大众的1.4T EA211+7速双离合、本田的1.5T+CVT。要暴力的时候,他们可以在7-8秒内完成零到百公里加速。需要省油的时候,这两套动力总成在朗逸和思域身上能跑出5.xL/100km的油耗成绩。匹配方面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动力总成升降挡逻辑聪明,平顺性更有保障。

国产车型以前是动力弱,油耗高的代表。现在进步了不少,动力强的油耗高,油耗低的动力弱。这个高和弱是指与同水平合资车型相比。以荣威RX5为例,2.0T四驱版本的工信部油耗为8.5L/100km,而探岳2.0T四驱版的工信部则是7.3L/100km,两者马力水平相似、车重相似的情况下,油耗差了1.2L/100km。

这个话题如果放在10年前,恐怕合资车型各个方面都会非常无情地碾压国产车型。但是时至今日,你会发现,国产车型其实在某些部分会做得更好,例如内饰的用料,它不仅比同价位的合资车型好,还促进了合资车型的进步。又比如科技配置,自动驾驶辅助配置和车机系统的普及是合资车型暂时力所不及的,在此基础上国产车型开始将AI技术应用在车辆上,进一步拉开距离。而合资车型在动力系统方面依然有优势,在油耗动力,日常使用体验中要比国产车型要好很多。所以,在15万这个价位,无论是合资车型还是国产车型,他们都各有自己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