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长安福特的取得了2.08万辆的销量,虽然与巅峰期月销过10万的销量还有蛮大差距,但这已经是“百年福特”近几年的最好表现了。
长安福特销量不济的原因很多,仅从产品来看,恐怕要归咎于三缸机的大范围运用,尤其福克斯和福睿斯两款扛销量大旗的车型,因为全系搭载了不被国人待见的三缸机,所以月销量从巅峰期的两三万辆下降到目前的两三千台。
福特虽然知道其中的缘由,但面对愈发严苛的“咖啡法规”,大范围使用三缸机也是无奈之举。不过随着互联网、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驱动,行业风向开始转变,新能源车俨然成为了不可逆的趋势。
在汽车行业混迹了一百多年的福特,向来善于捕捉机遇,此前,福特斥资115亿美元打造了Global Electric纯电动平台,而为了表明态度,更是对自家精神图腾痛下杀手,去年推出的首款纯电动SUV“Mustang Mach-E”便是来自野马。
福特野马,外观张扬,肌肉感十足,但售价只要40来万,是一款普通人都买得起的跑车。但带有蛇标的野马就不一样了,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其搭载的那台5.2L的V8引擎更是令人结舌,可爆发出700匹马力,百公里加速只要3秒,绝对顶级超跑级别。
而Mustang Mach-E也很好的继承了蛇标野马的超强性能,其中性能最强的GT长续航全驱版,拥有342kW的最大功率和830N·m的峰值扭矩,百公里加速只要3.5秒。Mustang Mach-E 4X全轮驱动版车型前后轴各由一独立电机驱动,提供惊人的加速度并带来比后驱车型更好的操控感受
除了GT长续航全驱版外,Mustang Mach-E还将推出标准续航后驱版、标准续航全驱版、长续航后驱版以及长续航全驱版等。搭载75.7千瓦时和98.8千瓦时两种容量的电池组,EPA续航里程370-480km之间,相当于国内NEDC续航里程450-580km之间。
充电速度方面,长续航后驱版车型能在10分钟补充98公里续航;而直流快充,从10%提高到80%只需45分钟左右。
尽管是款纯电动车,但Mustang Mach-E依然保留了燃油版Mustang的肌肉线条,一看就是那种美式跑车的味道。侵略性十足的前脸、外廓的轮眉、20英寸轮圈以及熏黑的大灯,充满了战斗气息;而在GT车型上,还增加了红色刹车卡钳和武装到牙齿的运动套件,仿佛反复在强调“我不好惹”。
侧面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溜背式的造型营造出极强的运动效果,整体的风格与特斯拉Model Y有几分相似,当然其车身尺寸也与Model Y比较接近,长宽高分别为4724*1880*1660mm,轴距为2972mm。所以未来上市后将与Model Y直接竞争。
尾部的造型比较简洁,尾灯保留了三条柱状的设计,而“鸭尾”式的扰流板和黑化的下包围,则彰显了运动的属性。
和其它电动车一样,Mustang Mach-E同样搭载了两块很大的屏幕,10.2英寸仪表盘+15.5英寸中控液晶屏,科技氛围的营造很是到位。
相比Mustang,车内摒弃了诸多传统物理按键,换挡结构也换成了旋钮式,符合电动车简洁的设计理念。
Mustang Mach-E在美国地区已经公布售价:4.38-6.0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9.96-41.38万元),并计划2021年正式交车。而在接受预定后,市场反馈相当不错,3月份的订单就达到了4.5万辆,要知道Mustang Mach-E规划的产能也不过5万辆。
在今年9月的北京车展上,Mustang Mach-E也在国内完成了首秀。按照计划,新车将在明年年初正式国内发布,前期将以进口的形式在销售,未来不排除国产的可能。
买买君认为Mustang Mach-E之所以有国产的可能性,主要基于以下3点原因。
1、早在去年年末,Mustang Mach-E刚发布时,外媒彭博社就发文“福特或将在中国生产新电动汽车Mach-E”,无风不起浪,外媒多半是打听到了什么内幕消息。
2、福特中国在三年前就成立了专注于电动车研发与推广的“爱迪生团队”,作为独立业务单元,该团队主要负责福特电动车在中国推广、传播、销售及用户运营。
据悉,福特还计划在南京建立电动车公司,要知道长安打造高端电动车品牌的新公司也位于南京,如果福特电动车公司选择在南京,则有助于整合长安与福特资源。既然林肯的第一款国产车型可以交由长安生产,那么Mustang Mach-E及后续电动车型的生产,也是可以和长安合作的。
3、从已知的消息来看,首批投放美国与欧洲市场的Mustang Mach-E将由福特墨西哥工厂生产。但受产能,尤其电池供应量的问题,墨西哥工厂全年产能上限仅为5万辆,哪怕销量再好,没货只能干瞪眼。而如果能够实现国产,整合国内的资源优势,产能应该不会是大问题。
面对愈发严苛的排放法规,三缸机显然不是长久之计,福特的电气化转型迫在眉急,而Mustang Mach-E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新能源车亮相。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恐怕更关心Mustang Mach-E能否国产,以及最终的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