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市场上,昨天车企们可能是刀光剑影的对手关系,今天它们可能坐下把酒言欢的合作伙伴,毕竟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8月9日早上,吉利控股集团的官微正式公布了关于吉利与雷诺集团合作的消息,其新闻很短,主要是双方已签署谅解备忘录(MoU),建立创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在中国市场双方将基于吉利控股的平台技术,联合开发雷诺品牌混合动力车型;在韩国市场,双方将基于领克节能平台展开合作,共同开发适用于韩国市场的车型。
可能是因为吉利与雷诺签署的是合作备忘录的原因,具体合作细节还没有公开,估计双方还在探讨中。也就是说雷诺集团自从去年4月份与东风汽车集团“分手”并退出国内市场之后,现在雷诺汽车与吉利控股集团合作将再次进入国内市场。
这场合作中,谁是主动方?雷诺汽车能顺利回归国内市场吗?吉利控股集团在其中充当一个什么角色?
据了解,半个月前有外媒报道称“雷诺请求吉利的帮助,并有意采用吉利CMA架构推出全新燃油车产品。”从该信息就可以推断出雷诺集团是主动追求方,它主要看上了吉利控股集团的平台技术,还有与海外品牌合作的实力,因为与吉利控股集团合作的品牌,往往能达到双赢的效果。
(领克CMA架构)
雷诺集团与吉利控股集团合作的背后,也直接表达了一个信息,那就是雷诺汽车迫切想归回国内市场,其中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去年4月份雷诺集团退出国内市场之后,其品牌力和市场地位逐渐下降,二是因为国内市场受到“新四化”的影响,竞争对手都开始转型并布局电动化,再加上国内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未来它想挤进国内市场更加难。
(雷诺中国CEO苏伟铭)
其实,从今年初开始,雷诺集团就一直为回归国内市场做准备;今年3月份,雷诺集团任命苏伟铭为雷诺中国CEO,并发布了针对国内市场的全新战略,利用在国内的资产,开发本土品牌车型,重点发展电动车和轻型商用车领域,并将重塑在国内的商业模式。
另外,在几个月之前,雷诺集团还是宝腾的竞标者,估计是为了回归国内市场做准备。值得一提的是,在宝腾的竞标中,雷诺没有成功,而是被吉利成功拿下了宝腾。可能是被吉利控股集团的实力给折服了,所以雷诺集团才会选择与吉利合作。
当然了,能与吉利控股集团牵手成功,对于雷诺来讲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同时无形中为它回归国内市场减少了许多压力。
如果雷诺集团能将吉利控股集团的CMA架构成功导入到自家产品上,不仅能降低研发成本,还能在国内市场进一步增强自己的产品力优势。再加上有吉利控股集团的帮助,雷诺集团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产品力都将获得进一步提升。
在韩国市场方面,雷诺三星的年销量不足10万辆,被韩国本土品牌现代起亚挤压在墙角,它急需寻求突破之法,而吉利旗下的领克节能车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领克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消费者的需求,还是按照欧洲标准打造的平台和产品,并且领克汽车远销欧洲市场。
除此平台之外,雷诺集团最看重的还是吉利控股集团的GHS2.0 智混系统,该混动系统实现了43.32%的全球最高热效率、40%节油率、以及全动力域OTA,在动力、油耗和智能上都达到了领先水平。这正是雷诺集团所缺乏并需要的技术,对于它后期发展十分重要。
另外,吉利控股集团还发文表示,双方合作并无控股合作或向吉利控股提供融资的行为。关于混合动力汽车和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要性,以及韩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吉利集团现在正探索不同选项,以参与该建议交易。
也就是说,吉利控股集团在此次合作扮演的角色,可能会成为提供平台、技术以及车型的供应商。另外,在国内市场上,吉利不仅拥有技术,还拥有市场地位;凭借这点,有行业人士认为,吉利应该能拥有较高的话语权,但这并不影响双方合作。
总的来讲,在此次合作中,雷诺集团未来不仅能顺利回归国内市场,还能凭借着吉利控股集团的平台、技术以及国内市场的优势,从而缓解了雷诺汽车在这些方面的压力;同时雷诺汽车还能利用这些优势在韩国市场进行反击。
对于吉利控股来讲,从戴姆勒到雷诺等品牌,一次又一次地合作,一次又一次地被认可,这就是它的实力所在,同时也是中国汽车进步速度快的标志之一,或许这就已经说明中国汽车在全球汽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