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涨涨!不仅是油价再涨,连新能源车也在不停地涨价!
现在92号油都要差不多9元一升了,现在还不买新能源车,那真的是亏大了。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不仅仅是油价再涨,新能源车车价也在涨涨涨。过去的一个月里,已经有不少品牌的新能源车出现了不同幅度的涨价。涨几千块的有,涨几万块的也有。
大家都清楚在今年之后新能源车补贴就将彻底结束,同时免购置税的优惠政策会同步终止。今年算是便宜买新能源车最后的上车机会了。但是这波涨价是想趁机割一波韭菜吗?
新能源车企大呼冤枉!他们也有苦说不出呀。造车的原料价格都在蹭蹭蹭往上涨,涨幅远比车价涨幅高太多了。就拿三元锂电池的锂来看,其原料碳酸锂的价格从5万元一吨暴涨至50万元一吨,价格直接翻了10倍。
而电池的另外一项重要原料——镍,近期也出现了大幅度价格上涨。现在伦敦镍报价已经在30万美元一吨,伦敦金属交易所甚至出台了限制镍交易的措施,防止镍价失控。
另外,长久以来的芯片短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能源车的生产。“缺芯”去年影响到传统车企,今年进一步波及到新势力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像小鹏等销量比较大的新势力在最近都遇到了交付延后的情况。
所以大多数新能源车,在近段时间都涨价了。
但是涨价不同车型的涨幅不一样,到底哪款车型涨幅最良心呢?我们决定用一个标准来评定一下:
由于这次涨价主要影响的是电池的成本,于是我们用车辆涨价幅度除以电池容量,得出该车型每1kWh的涨价幅度。每1kWh涨价幅度越低,我们就认为该车型的涨价越良心。我们选取了目前市场上最热门的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进行评比。
总体看,基础售价偏高的车型,在每度电涨价幅度上基本超过了20万元以下的经济家用车型。像特斯拉Model Y、小鹏P7,它们的基础售价都在20万元以上,所以它们的升价幅度也是最大的。
而像比亚迪、广汽埃安等传统车企打造的20万以下家用车型,它们的涨价幅度相对没那么大了。
但这不能描述这么多车型的涨价趋势,我们挑一些车型来详细讲讲。
五菱宏光MINIEV绝对是这个涨价排行榜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它虽然拥有着最低的售价和最小的电池容量,但4000元的涨价幅度还是让它成为榜单排行前列的存在。
原因无他:电池就是整辆五菱宏光MINIEV当中成本最高的部件。
一般来说,电池占据电动车的成本比例大概是40%,而五菱宏光MINIEV的13.8kWh电池组成本只有9000块,每度电只有648元,比行业平均水平低了22%。当然五菱宏光MINIEV的电池规格相对较低,116Wh/kg的能量密度还不如比亚迪刀片电池。
所以当锂、镍等电池原材料价格翻倍的时候,最敏感的还是这种低容量、低容量密度的电池。因为这些电池的成本太低了,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很容易反映在电池价格甚至是车价上。
所以别看五菱宏光MINIEV 4000元的涨价幅度不高,但相对于其较低的成本和售价而言,可谓是“伤筋动骨”。因为它的最核心竞争力——低价,就这么被一定程度地扼杀了。
五菱宏光MINIEV算是电池成本控制的一个特例,但是要说到电池成本控制,或者说电池性能和成本的平衡,恐怕没人会做得比比亚迪更极致了。
比亚迪的新能源车最近卖得很火,长期处于供不应求、长时间等车的局面。因为他们的刀片电池,无论是在PHEV车型还是EV车型中都兼顾了高效、低价和安全。
同时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因为没有用到镍,所以相对于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受原材料价格影响稍小一点。
所以相对于同价位车型大约1万元的涨价幅度,比亚迪的涨价幅度算比较良心了,DM-i车型涨价3000,EV车型涨价6000。
但是在此之前比亚迪新能源车型已经进行过一轮涨价了,算上上一轮的涨价幅度,可以发现有不少车型总涨价幅度超过了1万元,比如说海豚。
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比亚迪的新能源车依旧卖得如火如荼,月销量直奔10万辆,现在购买比亚迪新能源车依旧需要漫长的等车周期,现在提车周期大概在90-120天之间。也许,这就是好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号召力吧。
AION S Plus成为涨价最良心的车型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广汽埃安最近为新款车型换上了弹匣电池。它跟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思路有着比较大的区别。比亚迪是直接改变电池的化学原理,让电池远离燃烧爆炸的危险。但是广汽埃安选择为电池打造一副铜墙铁壁,在其受到伤害时隔绝引起爆炸燃烧的外部因素,从而降低电池自燃的风险。
所以这么一个用三元锂电池,还把锂电池包得里三层外三层的车型,成为涨价最良心的车型我还真的有点意外,不过看到大街上到处都是的AION S和AION S Plus网约车,我算是想明白了。
广汽埃安能做到低成本的一大法宝是规模化。前期广汽埃安的新能源车就是靠着大规模在网约车市场铺开,甚至自行成立网约车品牌如祺出行,在快速普及电动车和动力电池上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当然这样的做法也有坏处,就是当大家想起AION S Plus的时候,都会首先想到它是辆网约车。个人客户会比较忌讳这一点。
造车新势力的涨价我们放到这里来讲。
其实造车新势力最能下重本的,无非就是服务和智能化,而他们使用的电池,很多都是采购回来的。像Model Y和P7,它们的电池都源自宁德时代。
所以这些品牌的电池定价权并不在自己的手上,而是在电池供应商,自己在交易中的话语权是比较少的。
这也不难理解Model Y、Model 3和P7会出现2-3万元的大幅度涨价。说难听点,就是被电池供应商宰了呗。
看完上面4款代表车型不难发现,电池技术还是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在电池价格波动时,把影响降到最低。
无论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还是广汽埃安的弹匣电池,在这一轮涨价潮中受到的影响都较小。这是因为他们对电池成本有着自己的平衡机制,电池涨价了,能通过很多方法削减成本补回来。
如果电池需要求之于人,那么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会直接反映在电池价格上,这时候作为采购商的车企,在议价过程中会非常被动,最终不得不以较高的价格采购电池,最终车价上涨的幅度也更高。
根据权威人士的预测,锂电池供需平衡还需要2-3年恢复。所以在现在想要买到实惠好用的电动车,传统大厂是个不会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