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来经济指标来看,社会消费情况不算很好,像手机的平均换机周期已经超31个月,全国网约车订单量同比去年大幅下滑,另外商圈客流量也在呈现回落态势。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消费不景气的社会环境下,新能源汽车却依旧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于是有声音形容现在国人是“没钱消费,但有钱买电车”。所以有关这样割裂的消费状况,背后成因是什么呢?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29.2万亿元,同比增长0.4%,几乎呈现出了零增长的走势。在此背景下,不少行业都很难避免遇上负增长的挑战。
有机构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智能机销量约1.34亿部,同比下降16.9%,创下2015年以来最差的上半年销量成绩,使得用户平均换机周期进一步拉长至超过31个月。
另外从全国商圈客流量统计来看,今年前7个月的数据都明显较之去年有所下滑,间接反映了线下门店生意的困难。至于从国家统计局数据上看到,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6.3万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5.6%至5.45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上半年国内网上零售额为6.11万亿元,较之2020年同期的增幅为23.2%,可见今年数据下滑速度之迅速。
出于对社会消费现象的悲观看法,不少投资机构对消费领域的项目也开始却步,而作为少数持乐观态度的投资人,近日经纬中国创始人张颖就发文称,“我就没搞懂,为啥那么多投资机构突然对新消费领域完全失去信心,停止投资。”
张颖进一步强调,“中国市场那么大,消费意愿如此强,停止或者大幅放缓消费投资的理由,最多也就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好消费公司不够多,但这也是暂时之谈。经纬非常看好中国消费领域里未来的各种机会,也在按自己的思路和逻辑来保持投资节奏。”
当下关于社会消费增长的分歧点,既有短期的疫情因素影响,也有长期的资产负债表收缩考虑,其中前者所导致的失业问题已经不容忽视,至于后者则由于出生人口减少以及居民债务杠杆过高,重复日本经济失落时期的老路也并非完全不切实际。
单从居民部门杠杆率的角度来看,我们正处于一段平台期的拐点当中,未来是向上还是向下,这是最终验证乐观与悲观不同看法的关键所在。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消费不景气的情况下,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依旧保持高速增长,其中上半年累计销量达224.8万辆,同比增幅高达122.5%,可以说新能源车是当下国内消费景气度最高的板块,这点也反映在了股票市场的走势上。
于是有人调侃,现在国人是没钱消费,但有钱买电车,此番观点多少带着些苦中作乐的意味,但不能否认的是,新能源汽车是在大环境沉寂下,难得让人振奋的增长点。
尽管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速较快,但从整体市场来看,上半年国内乘用车累计销量同比下降7.2%,较之同期减少幅度达到71.5万辆,其中在3-5月同比下降的103.1万辆影响明显。
此外结合上半年国内豪华车市场销量同比下滑14%,超过了国内大市的7.2%降幅,连富人的消费态度也出现了明显变化,可以说前段时间由于疫情所造成的消费冲击确实不浅。
而为了鼓励消费,此前各地纷纷出台短期刺激政策,鼓励大家购买新能源汽车,其中多数政策于6月底截止,这是近期促使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高增长的重要原因所在。
此外从短期因素来看,近来油价高企挑动起了大众的神经线,促使不少用户纷纷转投新能源汽车的怀抱。至于疫情因素引致的失业潮,使得部分人员选择加入网约车事业来进行短期过渡,其中这半年间增加的网约车司机数就超过50万人,间接也带动了新能源汽车的购买。
有网约车司机就说到,自己开混动车跑网约车,一个月加油大概2500到3000元左右,而身边的朋友用纯电车来跑网约车,电费也就在1000元出头,这中间的差额都够月供一款新车了。
可以说新能源汽车不只有消费品的一面,其作为生产工具还是一项值得投入的项目,这点是同为耐用品的手机难以比肩的原因,也是手机与新能源汽车景气度截然不同的关键所在。
至于从长期角度来看,即便国内车市已经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阶段,但智能电动汽车得益于颠覆传统用车体验的技术革命,市场继续保持增长是不难预见的大趋势。
根据“高科技营销魔法之父”杰弗里·摩尔提出的“技术采用生命周期”,在新技术渗透率超过16%以后,就意味着这一技术将进入到主流市场应用阶段。而根据乘联会统计,6月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27.4%,同比提升12.8%,未来进一步加强渗透率只是速度快慢问题。
此外参考公安部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10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只有1001万辆,可见未来燃油车用户转投新能源汽车的空间十分可观。
正因如此,难怪近来蔚来宣布将推出第三品牌,主攻10-20万元的刚需用车市场,显然这班主流人群巨大的消费体量是任何车企都难以拒绝的。
可以说在社会消费不景气的现状下,新能源汽车是仅存完好的冰山一角,而这一角的顶端还在不断激起更高的浪花。
不过尽管新能源汽车是社会消费的大趋势,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购买前还是应该要考虑清楚是否合适自身的使用习惯,其中对于开车主要用来上下班代步,且年行驶里程数不超10000公里的用户,假如只是单纯为了省油钱而选购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车,这可能并非最佳的购车方案。
因为新能源汽车的隐性成本较高,一方面如果需要换电池的话,一般费用就高达5-8万元。另外在此前新能源汽车保险改革以后,随着保障范围的扩大,费用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保险年费超7、8千元的并不少见。
此外据二手车商反映,只要新能源汽车行驶里程数超过3万公里,或使用时间超2年的话,保值率会跳水式下降。
因此二手车商建议,如果从保值层面来讲,买纯电车更合适用车频繁、有家充条件的用户,且购车价应该在15万以内,这样下来整体折旧程度就跟燃油车差不多。
技术带动消费,是每一轮生产革命当中必然发生的现象,像如今新能源汽车的情况就在电脑和手机身上都经历过,只不过现时我们身处在消费萎缩的阶段里,因此对新能源汽车的高增长尤其予以了高关注度。
新能源汽车的繁荣和社会消费的下滑,这般割裂的现象看似不可理解,但只要放眼于历史洪流里面,这不过是其中一个微不足道的节点,技术始终在推动历史进程的进步,而经济也不过是在一个个周期里面循环发展。
可能到了明年上半年的时间,我们又会发现社会零售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同步快速发展的节奏,类似像新能源汽车一枝独秀的声音自然也会减少了。
相信经济在稳中向好,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