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数当下过得最滋润的新势力品牌,大概非理想汽车莫属。
在去年交付量同比大增47.2%至超13.3万辆之后,理想凭此成绩冠绝于新势力阵营,并且今年1月再次以超1.5万辆交付量完成登顶,风头可谓一时无两。
基于这般突出表现之下,我们也不难想到理想能够在去年Q4及全年财报上给出了亮眼成绩。
对于理想来说,2022年其最大突破在于实现了“量价齐升”的发展目标。在此过程里,理想还打破了外界对它的几个质疑点。
第一个质疑点是,在单一车型的理想ONE“意外”爆火之后,理想有没有能力复制此前经验,缔造出新的爆款?
对此,理想L9以持续月交付量破万辆的表现,力证了理想制造爆款的能力绝非偶然,而是真正对用户市场有着深入洞察能力。
此外通过理想L9的大卖,也使得理想得以从ONE所处的30万级别市场,踏入进更高端的40万级别领域,籍此打破了外界对于理想品牌升级能力的质疑。
接着从L9到L8的推出,在两者产品力高度接近的情况下,外界难免对理想“套娃”产品体系的市场表现抱以怀疑态度。
然而随着L8快速实现月交付量破万之后,理想再次以有力回应击退了这些质疑声。
而在去年交付量冠绝于新势力阵营之下,可以说现时理想的品牌段位已经提升到了一定的高位上。
在此背景下,再来看理想的财报数据就不令人意外了。
2022年理想实现营收452.9亿元,同比增长67.7%,其中Q4毛利率达20.2%,全年毛利率则为19.4%,毛利总额为87.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的57.6亿元增加了52.6%。
以现时理想20%毛利率来看,这已经跑赢了蔚来和小鹏一个段位,即便放在整个汽车行业也是处在领先位置上。
话说回来,在Q4取得净利润2.653亿元人民币的情况下,理想全年下来还是出现了亏损现象,不过整体规模放在新势力阵营里并不起眼,理想的财务指标依旧十分健康。
至于研发方面,理想Q4研发投入20.7亿元,同比增长68.3%,全年下来共投入67.8亿元,同比大增106.3%。
作为参照,去年Q3蔚来和小鹏的研发投入分别是30亿和15亿元,应该说理想在此环节的投入还是比较适量的。
对此李想认为,理想既没有做多品牌策略,也没有铺开更多车型,因而就现时的产品体系来说,理想的单车型研发费用投入绝对值是中国品牌里最高的。另外在直营体系里,理想的销售和管理费用率是中国品牌里最少的,远远低于研发费用率。
因此李想认为对比其它直营企业而言,理想每一款车型的研发含金量最高,营销占比最低。
总的来说,在理想延续着一贯以来的成本抑制经营理念,以及交出了强势市场表现之下,去年能够实现出色的财务数据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那么在2022年打出了一场胜仗以后,今年理想将走向何方呢?
去年12月理想以2.1万辆交付量刷新了单月最高交付纪录,成为蔚小理三强中首个月交付量突破2万辆的品牌。
乘着如此势头,理想在今年1月再呈现出了超1.5万辆的出色成绩,而在这次财报会上,官方进一步给出了5.2万辆至5.5万辆的第一季度交付量指引,预计同比增长64%至73.4%。
需要说明的是,李想提到了L8和L9依旧是第一季度里的主要交付车型,至于L7则可能会有几千辆,预计5月才是包括Air车型在内的L系列产品的第一个完整交付月。
基于这样的背景,理想预计第一季度的收入总额为174.5亿元至184.5亿元,同比增长82.5%至93%。
有意思的是,在去年11月理想L8开启交付前夕,李想曾表示希望凭借L9和L8,争取在2022年内实现单月收入过百亿。另外他还说到在两款产品同时交付之际,“是时候该和连续七年的亏损经营说再见了”。
而从当下的财报指引来看,应该说理想还是表现得比较务实。
至于放眼全年来看,此前李想已经说到在L系列车型上量以后,未来理想的月交付量有望突破3万辆。
而在本次电话会上,李想指出去年理想在30-50万级SUV的市场份额是9.5%,而今年预测该细分市场总量将在140到150万辆之间,理想将可以占得20%的份额。
照此来看,理想对于2023年的交付量目标基本是在30万辆上下。
根据L系列车型的高售价及理想的高端品牌身份,如果理想能够达到这样的交付量水平,它将力压蔚来、雷克萨斯、凯迪拉克等一众对手,成为排在BBA之后的豪华品牌殿军。
考虑到今年是理想的产品小年,因而要想实现如此目标,很大程度将寄望于L7这一最大变量。
为此,李想在电话会上再次回应外界对于L7和L8的竞争关系,他说到L7用户更加趋向于三口或两口之家,L8则对应着二胎、三代同堂的需求,两者的实际用户交叉量并没有那么多。
再者,李想认为通过 L7、L8、L9 的不同价格覆盖,能够以产品网络的形式覆盖了30-50万级市场。
“我希望用户犹豫的是选L7、L8还是L9,而不是看完我们的车后选了别的品牌,这才是我们最核心的产品线策略。”李想指出。
此外李想还透露了将于年底发布的全新纯电MPV的相关信息,他说到这款新车的设计思路跟增程产品一样,都是要解决“充电难、充电速度慢”以及“电池成本高”的用户痛点。
对此,新车将提供“10分钟充电400公里”的超高压快充,实现接近燃油车的充电体验。
其次在应用上800V技术以后,新车相较于现时主流的400V产品可以节省15%电池电量,由此带来显著的成本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在成本抑制方面着力,理想已经开始采用电池供应商多元化的策略,官方认为未来电池价格回落、回归理性将是必然情况。
与之同时,李想还说到纯电MPV发布节点出现了一定的延期,原因是由于为了绑定最新、最先进的技术,其中就包括高通8295芯片。
李想强调,“我们不能让一款将推出的旗舰产品,搭载着已进入产品末期的上一代旗舰芯片(高通8155),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难受。我们必须使用最先进、旗舰级的芯片产品和技术,来有效满足20—50万价格区间的用户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理想纯电动车型的发布,官方也将就超高压快充设施的建设提上议程,李想对此形容为“对理想来说是至关重要”。
而在去年理想内部架构调整后,李想本人职责就开始专注于负责直达用户的销售和服务工作,以及充电网络部门身上,不难预见理想很快将开始大规模的补能设施自建工作。
考虑到理想纯电MPV是在年底发布,预计要到明年才会开启交付,所以该车将不会在今年作出明显的销量贡献。
在这样的产品小年背景下,尽管理想透露了年交付量30万辆左右的“大跃进”目标,但需要留意一点是,官方原本对于L系列产品的整体毛利率设定是35%,不过结合电池价格和宏观经济态势,2023年理想的毛利率指引将下调至20%左右,基本看齐了去年的表现。
另外李想进一步指出,对于直营企业来说,20%毛利率是最低的健康财务标准。
从中不难看出,在今年理想判断电池价格将下降、同时试图快速扩大销售体量的背后,官方对于毛利率的增长并未抱有太乐观的想法。
落实到可能出现的企业支出来看,一方面不排除理想后续将参与到现时正打得火热的价格战当中,另外启动铺设超快充设施也是重要的支出环节。
此外基于过去官方说到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要将销售门店实现三线城市全覆盖,同时至少要进入到头部的四线城市,所以预计今年理想的销售和管理费用也将有明显增幅。
正因如此,在当下全行业主张“不要利润、只要份额”的背景下,即便如今理想的市场成绩依旧不俗,但财务方面难免也要作出“豁出去”的准备。
当然在现时手持着584.5亿元的现金储备下,想必理想能有足够底气去迎接一切挑战。
从目前的交付量、单车均价、财务表现等指标来看,理想的强大是无以掩盖的,而这点也反映在了公司市值上。
截止近来收盘,理想的港股市值超过蔚来与小鹏的市值之和,应该说理想的努力已经收到了市场充分的肯定。
未来理想能否将此强势表现延续下去,将取决于L7开启交付以后,能否再次刷新大众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