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评论

2025广州车展论坛致辞

11-21 7303 玩车教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初冬的羊城依然暖意融融、生机盎然。在第二十三届广州车展盛大开幕的日子里,很高兴与各位行业同仁一起,参加2025广州汽车发展高峰论坛。在此,我谨代表主办方,向莅临现场的各位新老朋友致以热烈的欢迎!


当前,我国正处于“十四五”规划收官、并积极谋划“十五五”发展大计的关键节点。中央在“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汽车产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关键领域,我们的技术创新一定要紧扣国家战略导向,在深刻变革中稳健前行,构建可持续竞争力。今天,我想围绕技术和市场两个维度,分享一些观察与思考。


第一点,技术竞赛要从“野蛮生长”进入规范有序发展新阶段,并以法规和标准为准绳。


过去几年,我们见证了三电技术的迭代升级、智能座舱的功能丰富、智能驾驶的场景拓展,一项项性能指标的突破让中国汽车在新赛道抢占了先机。尤其在智能驾驶方面,2025年是一个标志性年份。5年前,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今年9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在联合印发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 年)》中,又明确 “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有条件批准 L3 级车型生产准入”,进一步点燃了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竞赛的热情。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政策的引导与技术的成熟需要同步推进。社会公众和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已经从“能否实现”转向“是否可靠”。


近期,工信部发布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公安部组织起草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对百公里加速时间做了限制。这些动作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技术创新的“野蛮生长”,必须置于法规和标准的监管之下,以守住安全底线。


另外,我们的技术创新也要从分散式、单点式的技术突破升级到系统化、集成化、生态化的融合创新新阶段,实现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与能源管理、平台与场景、基础设施甚至商业模式之间的多领域协同优化,以提升全生态的运营效能。


第二点,市场竞争亟待实现从“量”到“质”的根本转变,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市场。


2020年以来,中国汽车销量连续5年增加,但利润率却连续5年下降,从6.2%降到4.3%。今年前10个月,我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2.4%,预计全年会再创新高,但行业利润率仍停留在历史低位(前九个月为4.5%),更远低于机械行业的整体利润率(7.39%)。


相比之下,国际主流车企则展现出更强的盈利韧性。比如全球销量老大丰田也一直是利润老大,2025财年前三季度利润率高达11.5%;通用汽车今年前三季度主业利润率也有6.6%。


中国汽车行业的“内卷”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行业性问题,对国民经济已经产生不利影响。对此,国家层面的态度是明确而坚决的,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多次表态“整治‘内卷式’竞争”,直指“夸大宣传”“隐形价格战”等乱象,甚至出手清理网络水军和一些无良自媒体。


营销的本质诉求是价值,增长的本质诉求是盈利。靠量的增长也许能暂时击败对手,但质的增长才能让自己基业长青。希望广大车企能够尽快走出从量到质的转型阵痛,走进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海外市场一度被认为是增长的蓝海,但实际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中国汽车出口总量4年间增长近6倍,今年1—10月出口量超500万辆,但增速呈持续回落之势:2021年至今年前10个月,出口增幅从106%的高位逐步递减至15.7%,盈利水平也在逐步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了出口成本的不断攀升。


近期出现的某些企业供应链转移出中国、停止向中国工厂供应晶圆等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全球地缘政治风险、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的挑战不会在短期内结束。我们在开拓海外市场时,一定要尽快实现从“卖出去”到“融进去”的战略转变,深度融入当地的产业和经济生态,实现与当地项目共建、价值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

切记,海外市场同样应当成为品牌增值的新高地和价值创造的新空间,而不是市场洼地,更不能成为内卷外溢的新战场。


本届论坛以 “智驾破局・价值重构・全球共生” 为主题,希望引起大家对技术与市场、国内与全球诸多问题的深度思考。期盼各位专家学者、业界大咖畅所欲言、深入研讨,凝聚起新汽车时代新的发展共识。

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
全部评论
Hello丶is丶me
48分钟前
打心底排斥合创车,一律不看合创车
合资车除了比国产贵点有啥好的,而且合资车经常召回,好好想想吧!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