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小黄纸,都不知道忽悠了多少人。
在解读这个油耗是怎么测试之前,教授觉得有必要先科普一下这个油耗是什么意思。
首先,工信部油耗,其实并不是工信部自己测试,而是工信部认证的测试机构遵循工信部的测试流程,帮车厂做测试,然后作为油耗依据。简单来讲,车企自己把车送到检测机构,然后机构检测,然后把数据反馈给厂家,厂家提交给工信部。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2014年的3·15央视曝光的车企油耗造假?如果忘了,可以再回去查一下。由于只是车厂跟检测机构检验,所以这里面产生的问题也是非常多,车企肯定是想方设法想降低油耗,然后你们就懂了。以前1.6升以下排量车型有个惠民补贴,一台1.6升的汽车要拿到3000元的节能补贴,车型申报的限值百公里油耗为5.9L。那所以,这个工信部油耗,对车厂销量的影响还是十分巨大的。
工信部油耗是如何测试?
测理论油耗有两个办法:
流量计法:这是最简单直接粗暴的办法,直接在油管上安装传感器,计算出消耗的燃油,从而测得油耗。
碳平衡法:通过元素守恒的原理,把测算碳气体浓度的仪器,直接插入排气管,通过间接的办法来测算碳浓度,来测算消耗的燃油量。虽然是间接,但就别以为这样办法不好,测试的仪器都是相当精密,所以具有很高的准确率。因此,碳平衡法是目前主流的测试方法。
理论有了,下面要说一下这个工况油耗是怎么测试的。首先,厂家会给测试机构一辆车,这辆车行驶里程超过3000公里的磨合,并且行驶里程不超过15000公里。
车辆准备好之后,还是需要上路,但上路并不是为了测试油耗,而是为了测试阻力等等各方面的因素。
首先,在标准的环境底下,测试厂家提供的汽车在不同速度之下的阻力,记录这个阻力用于第二步的模拟测试。
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部,有了不同速度下的阻力之后,接下来就要上测功机。测试工况油耗的地方其实是一个实验室里面,车辆在测功机上不停地跑,而且还会按照不同的工况做加速、减速、换挡的循环动作,这就是所谓的循环驾驶法。而且车辆前面还有一把大风扇,来模拟汽车行驶时候的气流,给发动机提供“冷空气”,另外测试期间,车内一切的设备包括空调,都是不会开启的。
什么是循环驾驶法?据了解,工信部油耗测试一次需1180秒(还不到20分钟),由四个市区工况小循环和一个郊区工况组成,这两个工况其实就是不停地循环一些模拟市区OR郊区的驾驶动作。其中市区工况共780秒,最高时速50公里,平均时速19公里;郊区工况400秒,最高时速120公里,平均时速大于60公里。
落后的检测方法
其实,工信部这套办法可以说是照搬欧洲的检测方法,相比起这套办法,美国环保署(EPA)从2008年开始执行更加严格更加实际的监测办法,混合动力车型居然能降低30%油耗。相比起老美,工信部的油耗测试方法,基本上已经和实际情况脱节,各种转向,阻力的变化也无法在测试中体现,而且基本没有考虑环境温度对油耗的影响。我来问问工信部,夏天有开车不开空调?市区低速情况下,开空调会大大增加油耗,所以工信部的油耗,大家看看就算了。
为什么说看看就算?比如某混合动力车型,工信部说市区油耗3.3L,综合油耗5.5L,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么低?原因是测试的中2公里都用纯电动来走,而整个工信部市区工况测试里程一共只有4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