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马上杀到,早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央视就通过微博在收集一些消费者的投诉。我们每个人都是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不少不公平、霸王条款、行业潜规则,今天教授浅谈一下今年央视315的二号热点投诉——汽车消费。
本次央视发布的二号热点投诉包括以下几点:
·购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合同中存在不合理格式条款,部分商家扣留车辆合格证等;
·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强制消费行为,如强制搭售保险、挂牌、装修等服务;
·部分经销商存在销售欺诈行为,包括把旧车当作新车卖,偷换新车零件等;
·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汽车质量问题,召回问题;
·售后过程中的问题,包括售后服务不规范、价格不透明、配件只换不修及过度保养等问题。
△不合理条款
教授曾经在文章中说过,一些经销商由于经营压力太大,厂家太过强势,经常要求经销商压货,拿一些爆款车型的同时一定要按照一定比例拿一些非常难卖的车,而经销商一般都会向银行贷款来先从厂家拿车。而条件就是把出厂合格证先抵押给银行,卖一辆赎回一辆,从而降低经销商的经营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并没有能力识别经销商是否有实力,买车之后是否能够顺利取到合格证顺利上牌。最保险的办法是去出货量较大的经销商,才能以策万全。
△行业潜规则,要求买车一起保险、上牌费、强制购买精品
买车一定要买保险这个似乎已经成为行业的潜规则,教授也曾经支招,出门后可退款自行再购买。不过面对高额的上牌费,很多人还是无能为力,少则五百,多则三、五千,面对这种霸王条款,普通消费者实在无能为力,因为这已经成为了一项潜规则,每一家店都这样做,不在这里买,其他店还是一样。
另外,想购买爆款车型,买保险、交上牌费之外,还需要“加价”,这里面的加价其实是要求消费者购买一定金额的“精品”,例如套件、地毯等等,买够了才能让你安心提车。
△售后质量问题责任难辨
本次二号投诉热点中,央视举出了三个例子关于售后问题。其中一名消费者在购买一辆小车使用2年零5个月,行驶47000公里后,发现变速箱渗油,经过4S店交涉之后,维修人员认为这辆车有拆除装过变速箱的痕迹,而且4S店表示已经过了2年保修期,这辆车不再属于质保范围,而厂家宣称,保修政策为3年不限公里数,保修期最低为3年5万公里。而变速箱油的费用是否应该由张先生承担的问题客服方面也一直未给出回复。
在发现车辆出现问题的时候,你有没有试过被维修人员以各种理由告诉你,这辆车是属于消费者自己弄坏,不属于保修范围?
每年315各大汽车厂家的都十分紧张,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而且属于每日都要使用的贴身物件,有任何问题都会触动消费者的神经,花大量时间去处理确实非常烦人!如果你在消费过程中遇到什么不公平,不用等315,写下你的经验,分享这份经验给其他网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