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乘用车领域,很多车型都会追求较低的风阻系数,新能源车型更是这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较低的风阻系数意味着更低的行驶阻力,从而对纯电动车型的续航有明显提升。比如我们现在看目前世界上量产乘用车风阻系数排行榜,其中多数都是纯电动车型,第一名是奔驰EQS,风阻系数0.20Cd,第二名特斯拉Model S,风阻系数0.208Cd,第三名则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智己L7,风阻系数为0.21Cd。
智己L7是在亚洲最大的风洞试验中心完成的外观空气动力学相关的测试和研发,得到了0.21Cd这个数字,并且于2021年8月13日获得了中国汽研的权威认证,目前位于全球量产车第三名的位置。
先简单科普一下,汽车行驶中会遇到来自多方面的阻力,车辆驱动力大于各方面阻力的时候才可以加速,等于阻力的时候就达到了最高时速,其中车速越高,车辆受到的风阻越大。坐车的时候大家把手伸出去就能感受到风的阻力,迎风面积越大受到的阻力越强,反之则越小。
所以对于燃油车来说,风阻越小,动力性越好,也会更省油,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风阻越小,也会显著提高高速工况下的续航能力。另外要说的是,风阻系数只是车辆开放过程中的一个优化项目,并非终极目标。
从外观来看,智己L7直观上就给人轻盈之感,整体比例低趴、修长,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车辆正面的撞风面积,为超低风阻奠定了基础。
来到侧面这种轻盈之感会更明显,车头到车窗再到车顶,过渡衔接非常顺畅,仿佛画笔一样流畅的带过,没有任何不必要的突出物。前挡风玻璃倾角为25.9度,尾窗顶夹角为16度,这都是通过仿真计算机精确计算得出的最优空气动力学角度。
超低的机盖、超大的挡风玻璃夹角、俯冲的车头、流畅的线条,等等这些元素除了造就超低风阻之外,也能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当然,仅有以上那些还不足以实现0.21Cd这个数字,还要对诸多细节进行优化,外部细节一个也不能放过。
例如大灯造型优化后降低了0.008Cd、前唇造型优化后降低了0.003Cd、前轮阻风板优化后,降低了0.012Cd……从车头到车尾,每一处都经过了空气动力学优化。
除此之外,还有主动进气式格栅,可以根据工况主动调整,在恰当的工况下达到风阻最优解;空气动力学轮毂,为轮毂加装空气动力学套件,显著改善车轮附近的空气乱流;空气动力学尾灯,背对风也要优化?没错,巧妙地设计可以引导尾部气流上扬,降低车尾的紊流。
而且尾灯同时“兼职”尾翼,外壳还特地采用了树脂材料,因为树脂可以做出比金属更为圆润的倒角,可以再降低一点点的风阻系数。尾部下方还加装了扩散器,可以梳理车辆底部过来的气流,降低风阻系数,同时也增添了很多运动气息。另外在看不到的车底,也要进行优化,智己L7下部加装了全覆盖式的空气动力学底板,让底部整体是平整的状态,空气通过更为顺畅,而且表面采用了高尔夫球表面的设计,从而提高整车底盘的空气流通速度,进而改善尾部涡流,减少阻力。
整体算下来,智己L7对外部15个关键部分做了全方位的空力优化,经过多轮的试验、循环论证,从而让智己L7最终的风阻系数比一开始降低了30%左右,这之中也投入了数千万的资金。实际上空气动力学优化产生的研发费用并不算多,几千万对于一款车的整个开发过程,算是九牛一毛,关键在于会提高后续的生产成本,对装配、冲压工艺都会有更高的要求。
总结:经过大量的研发投入,智己L7最终得到了这样一个优秀的数字,显著降低了高速行驶中受到的空气阻力,自然也就减少了能量消耗,最终体现在续航方面,高速工况下智己L7可以多跑几十公里,相对于它600km级别的续航能力来说提升并不小。而更重要的在于,这也可以印证智己汽车的设计、生产水准,全球量产第三的名词,也拔高了品牌、产品调性。